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理解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识记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知识点一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1.准备: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他的同乡冯云山到广西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概念解读】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而创立的宗教,对广大劳动人民有很大的号召力。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K2.经过(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构图解史】天京变乱-2-(5)后期防御战: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6)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二)太平天国的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主张: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2)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3)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2.《资政新篇》(1)主张: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2)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图解历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三)太平天国的影响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2.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史料实证】太平天国运动反映的时代特色史料一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的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摘编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史料二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3-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2)史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思考](1)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带有“宗教的形式”?提示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宗教的形式”:洪秀全受西方宗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宣传发动群众。(2)据史料二,分析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提示打击了西方列强,客观上阻止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色(1)起义背景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2)起义形式新: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3)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4)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5)对外交往新:太平天国曾与洋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6)失败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知识点二洋务运动1.背景(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①目标:“求强”“求富”。-4-②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③主张:他们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2.内容举措实施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筹划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创办近代教育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特别说明】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虽然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3.结果:失败。【特别提示】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改变原有落后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4.意义: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史料实证】洋务运动史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①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史料二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原因和目的。①说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②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2)史料二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影响:冲击了封建制度,并产生了近代化因素。[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和目的。提示原因: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不得不正视并承认敌强我弱的事实,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5-(2)史料二反映了洋务运动有哪些客观作用?提示在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1)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点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一)边疆危机1.概况(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2)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2.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②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③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2)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3)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特别说明】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3.中法战争(1)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2)经过①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6-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②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3)结果: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4)台湾设省: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特别提醒】中法战争“中国胜而不胜”:中国是战胜者,但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而法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二)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2)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特别提醒】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瓜分世界的活动,这是日本侵华的根本原因,也是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华的原因所在,从这一角度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带有必然性。2.过程(1)丰岛战役: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3)黄海战役: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4)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2亿两白银。(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构图解史】《马关条约》的内容4.影响-7-(1)《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特别说明】《南京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则是以资本输出为主。K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概况: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2)意义: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史料实证】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史料一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史料二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研读]史料一、二分析了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注意抓住关键提示语句,如史料一中的“削减军费预算”“挪用海军军费”和史料二中“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加以归纳。[思考]依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提示①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后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②清政府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政策。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的表现(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后增加了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2)此前在侵华中以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战争;此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3)此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此前侵华主要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2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