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4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黄河石林生成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地质时代,属于以河湖相砂砾岩为主的石林地貌奇观,下图为黄河石林位置示意图和景观图。读图,回答第1题。1.黄河石林生成时期,地球表层动物界进入了()A.无脊椎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哺乳动物时代D.鱼类时代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由材料可知“黄河石林生成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地质时代”,动物界进入了哺乳动物时代。2.下列生物发展经历的演化过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D.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答案:B3.(2019·绍兴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CO2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D。大面积砍伐森林会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同时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回答4~6题。-2-4.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5.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6.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第4题,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5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第6题,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答案:4.D5.B6.B(2019·金华月考)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7~9题。7.原始鱼类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8.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9.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D.蕨类植物解析:第7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第8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3-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第9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答案:7.B8.A9.C由于人类的智慧与欲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据此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B.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C.人类应停止或减缓发展,帮助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原始面貌D.人类应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1.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有()①印度洋海啸②长江流域特大洪水③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④广州等沿海城市地面下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0题,人类面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不应停止经济发展,而是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第11题,海啸和特大洪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答案:10.C11.C(2019·温州选考模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12.“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对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13.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4-()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解析:第12题,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不具有防止地震的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选C。第13题,大规模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选A。答案:12.C13.A14.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③废弃物排放后再利用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15.(2019·宁波十校联考)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1650年至1950年物种灭绝速度呈现______________的趋势。-5-(2)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D.生态破坏答案:(1)加速(2)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争夺生存空间(3)D16.(2019·嘉兴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代。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答案:(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6-(3)①沉积古生②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①海洋陆地②抬升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2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