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1.(2019·浙江温州学考模拟)下图为《深圳特区报》某年2月20日到3月6日连续发表的八篇评论,史称“猴年八评”。这一系列评论的背景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B.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C.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解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猴年八评”都是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此时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故C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故A项错误;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D项错误。2.(2017·浙江4月学考)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解析:C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3.1993年5月10日,北京开放粮油价格第一天,朝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当年取消粮票这一举措,大多数人回忆并无太大的感觉。粮票的命运悄然发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我国()A.市场经济已慢慢渗透到百姓的生活B.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成功-2-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得到百姓的肯定D.中共十五大的精神指引解析:A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一个代表,它退出历史舞台说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取得了成效,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不需要凭票来领粮,因此本题选择A项。这与企业制度无关,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改变,没有体现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C项错误;中共十五大召开于1997年,D项错误。4.1991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曾经预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化。”下列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举措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提出“九二共识”C.形成“不结盟”政策D.“一国两制”的提出解析:A根据材料“1991年”“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多年摸索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故A项正确;B、D两项是国家统一方面的政策,排除;C项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5.改革开放以来,有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这三次三中全会,说法错误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B.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C.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三次三中全会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的进程解析:C十四届三中全会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故C错误,符合题意。6.中共中央某次会议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次会议应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3-解析:D根据材料可知,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故D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与材料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不符,排除A。中共十四大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与材料不符,排除C。7.(2019·浙江绍兴期末)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大踏步前进、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历史性跨越。以下改革开放中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④国有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解析:C1992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1993年后国务院选择不同类型的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故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③①④②,故选C。8.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主要得益于()A.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对外开放吸引了外企投资D.我国五年计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4-解析:B1984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1994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1994年相符,故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与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1994年不符,故C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与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1994年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中央召开的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谷牧《回忆邓小平》材料二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有言道“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期,又有内陆18个省会和区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唐任伍等《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当时中央给广东省的主要“政策”,并指出这些政策付诸实施对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国内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两个视角,概述世纪之交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的时代背景。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述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和“还是叫特区好”,可知是给广东省较多的经济自主权,并允许设立经济特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时间“世纪之交”,从中国自身看,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世界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在世纪之交中国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小问,可以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5-程度、格局等角度作答。答案:(1)“政策”:给广东的对外经济活动较多自主权;在深圳、珠海和汕头设立经济特区。重要意义:设立经济特区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时代背景:经济改革进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推动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3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