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测评4(第七、八单元)北师大版必修2
-1-阶段综合测评(四)(第七、八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列宁认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一失败表明()A.外来武装干涉阻碍了苏俄发展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C.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国情D.苏俄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根据材料中“1921年春天”“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初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这表明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行不通,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选B项。]2.苏俄的某一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B[新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对于国家无法经营的企业采取租赁和租让的方式给资本家经营,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企业国有化管理,故排除A项;C、D两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该时期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均排除。]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相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工业企业经营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C.国家政权和国内、国外私人资本合作D.重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选C项;A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工业政策,故排除;B项中“生产资料私有制”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2-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西方对苏联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D[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因此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故选D项;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战时”和“共产主义”,没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排除B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模式,故排除D项。]6.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A.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不同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同C.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不同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不同C[新经济政策中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而斯大林时期则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故选C项。]7.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D.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苏联“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这就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故选D项;此时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主要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根本上突破”一说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的信息,故B项错误;削弱公有制-3-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8.下图是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该图说明苏联()A.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B.三次经济改革使苏联经济不断下滑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D.“斯大林模式”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A[材料显示从20世纪20-50年代,苏联经济增长较为平稳,略有波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政策调整。这些调整都对当时的苏联(俄)产生了积极影响,故选A项;材料数据没有显示都下滑,20世纪30年代是上升的,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新经济政策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较之前增速有所放缓,故D项错误。]9.苏联建立之初,国内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地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国防力量十分薄弱。但很快苏联就从一个“扶木犁穷国”发展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其得益于()A.新经济政策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推行D.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施C[材料反映了苏联建立之初,小农经济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工农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但之后苏联却发展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强国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此时苏联推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10.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B.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C.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D[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全盘否定了苏联的社会制度,故选D项。]11.布雷顿森林会议在制定国际金融秩序和规则时并非一团和气,布雷顿森林俨然成了列强互相争斗和彼此妥协的场所,争斗的双方主要指()A.美英B.英法C.美日D.美德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地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试图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故选A项。]12.知名学者谭智元在《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中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A.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世界货币B.美国利用黄金储备实现经济独裁C.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D.美国取得当今世界经济霸主地位C[作者强调美国通过另一种方式确立了美元以及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故选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能等同于黄金,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美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而不是美国对世界的经济独裁,故B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13.某国际经济组织称,已向莫桑比克批出5000万美元贷款,以增加该国的食物供应及改善人民的营养。该笔贷款将由国际发展协会批出,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还有()A.提供技术援助B.减少贸易壁垒C.稳定国际汇率D.调解贸易纠纷A[由“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可以判断出这个组织是世界银行,提供技术援助是其宗旨,故选A项;减少贸易壁垒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故B项错误;稳定国际汇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故C项错误;调解贸易纠纷是世贸组织的宗旨,故D项错误。]14.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这最能说明()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5-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二者共同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选D项。]15.“北约成员国之间,逐步废弃了关税、配额和许可障碍,各国货币可以随意兑换和流通;而国际投资变得简化,并受到鼓励。”这得益于()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D.苏联和东欧的剧变A[材料反映了北约成员国之间减少关税等壁垒,贸易畅通,这得益于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故选A项;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公开反共反苏,而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领域方面,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与材料“北约成员国之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和东欧的剧变,两极格局解体,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是直接因素,故D项错误。]16.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下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C[模式1符合欧盟;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三个模式对世界贸易组织都不符合,故选C项。]17.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D.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C[材料数据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选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20世纪40年代,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末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的,故B项错误;欧共体的发展会激化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故D项错误。]-6-18.2002年元月1日,欧元开始进入欧洲千家万户,正式在欧元区12国发行现钞流通。2012年,欧元区已经从最初的12国扩大到17国。这一变化()A.标志欧洲的实力赶超美国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文化差异C.促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D.说明西欧从经济走向政治联合C[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由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故选C项;欧洲的经济实力仍然赶超不了美国,故A项错误;欧盟虽然属于超民族国家组织,民族国家并没有消除各国文化差异,故B项错误;欧元使用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不是政治联合,故D项错误。]19.某区域集团组织最初是两个宿敌为首的六个国家的经济合作,九十年代以来其一体化进展迅速,具有了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并发行了统一货币。这一组织是()A.欧洲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A[欧共体最初成立是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1999年欧元诞生,成为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集团组织,故选A项;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没有实现货币一体化,故排除B、D两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国际性组织,不是区域集团组织,故排除C项。]20.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相比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测评4(第七、八单元)北师大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3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