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昨日的报刊就是今日的历史资料。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共“七大”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抗日战争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B从题干材料的内容“毛泽东当选全国委员会主席”和“普遍宣传《共同纲领》”,可以判断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段文字应出自()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解析:B“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等字眼说明当时仍然处于过渡时期,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过渡时期的临时宪法,即B项是符合题意的。A项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主要任务不是发展经济,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体现的均是社会主义经济而非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C、D两项排除。3.(2019·浙江湖州期末)“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该“宪法”()A.标志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2-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通过解析:C从材料“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可知这部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选C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政治协商会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排除A项;材料中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排除B项;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召开于1980年,排除D项。4.某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首次提出政协应“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上述提法出现的直接历史背景是()A.“一五”计划的推行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八大闭幕解析:B“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这是政协的参政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是政协的议政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所以题干中提法出现的直接历史背景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故B项正确。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民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C从材料来看,反映的是政党之间的关系,选择C。6.我国法律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3-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解析:C根据材料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可知,材料反映的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7.(2017·浙江11月学考)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如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是()A.①③④②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解析:C结合地理知识判断,①为宁夏回族自治区,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③为西藏自治区,④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C项正确。8.以下历史事件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①③②解析:D结合所学可知,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195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4-法》——1949年,正确顺序为④①③②,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1937年5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1938年10月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对民族自治问题做了探索思考1945年党中央派出以乌兰夫为首的大批共产党员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1946年4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在承德举行了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会议1947年3月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召开。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各民族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根据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整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即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和意义。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并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条件,从材料二“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对民族自治问题做了探索思考”可知,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是毛泽东等人的理论探索;从材料二“党中央派出以乌兰夫为首的大批共产党员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可知,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民族自治的尝试;从材料二“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5-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各民族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可知,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是内蒙古各族各界人民的努力。第二小问意义,从内蒙古内部、国家制度建设两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民族自治的尝试;毛泽东等人的理论探索;内蒙古各族各界人民的努力。意义: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为新中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样板。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3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