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三宋明理学课程标准素养解读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梳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三教合一的背景和过程。2.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3.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知识点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3)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①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②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知识点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名师点拨]理学仍是儒学,是儒学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唯心主-2-义哲学。理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也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知识点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学说(1)理气论①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2)修养论①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②“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③仁者境界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②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2.朱熹对理学的发展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概念阐释]“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即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是程朱理学把握理的主要途径。知识点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1)他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3.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教师用书独具)-3-程朱理学史料一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二程遗书》“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语类》史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③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④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解读](1)史料一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天理是随着自然界的产生而产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说明朱熹的思想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2)史料二③“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说明朱熹认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同样属于天理的范畴。④属于典型的“格物致知”思想。[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在对理的认识上“二程”与朱熹有何共同点?(2)根据史料二,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有何积极性?(3)根据史料二,分析在认识论上,“二程”、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进步作用?【提示】(1)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2)主张:“三纲五常”即为天理。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性: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3)主张:“格物致知”。进步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形成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4-指导意义。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齐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3.更多地吸收了佛教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史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①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②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史料二“③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④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守仁)《传习录》[解读](1)史料一①指“程朱”主张穷究事物的原理。②指王阳明(守仁)更强调内心的自省。(2)史料二③指要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④是指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阳明(守仁)有何不同。其有本质的区别吗?(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与王阳明有何不同。(3)根据上述史料,分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关系。【提示】(1)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5-(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明道德之善。王阳明(守仁)主张“致良知”,通过内心自省、恢复良知本性。(3)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和升华;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同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实质都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影响(1)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宋明理学还存在强调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轻视自然科学和个体自由、重礼轻法等观念。2.积极影响(1)具有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崇尚道德。宋明理学家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这有利于促进文明的进步。(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总之,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课堂小结](教师用书独具)时空坐标答题术语-6-1.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2.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3.陆王心学提出“心即理也”,强调“发明本心”“致良知”,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1.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的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C[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除儒家思想外统治者兼用佛教和道教思想来维护统治,“始终”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2.宋代理学兴起,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了新高度。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陆九渊C[宋代理学兴起,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也被尊称为“朱子”,故C项正确。]3.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A.韩愈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故选B项。]4.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要()A.格物致知B.正纲常-7-C.正百官D.正君心D[朱熹认为儒家具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而其关键在于“正君心”,正确答案为D项。]5.“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二程C[由材料信息“此心此理”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主张,即“心即理也”。故选C项。]6.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A[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就有,不必外求。故A项正确。]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儒学发展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朱熹的什么主张?材料三反映了王守仁的什么思想主张?(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朱熹、王守仁的思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解析]第(1)问,要根据“儒有焉”“道有焉”“释有焉”等关键信息进行回答。第(2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宋明理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4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