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作业8两种模式的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和科技文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郑州市高三模拟]“一五”计划关于普通教育方面的指标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这一指标的完成()A.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B.达到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的目标C.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解析:结合材料“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革主要是为工业化建设培养人才,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明显错误,在当时落后的国情下,是不可能普及义务教育的,排除。三个面向目标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C选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D选项排除。答案:A2.[2019·柳州市高三模拟]1952~1957年,我国的手工业总产值从73.12亿元迅速上升到133.67亿元;手工业者收入从1952年的992.9元/人,上升到2047.6元/人。据此可知()A.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C.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D.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对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手工业产值和手工业者收入的增加,由此可知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选项A正确;选项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国民经济中工业、农业、手工业的比重关系,选项C排除;材料数据无法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选项D排除。答案:A3.[2019·武汉市高三模拟]《人民日报》社论:“截止今天收到的消息,全国最高纪录出现在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在那里,有二亩九分小麦每亩产量达到三千五百三十斤七两半。”此新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B.“大跃进”时期的虚报浮夸风盛行-2-C.“一五计划”期间按计划发展经济D.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解析:从材料“有二亩九分小麦每亩产量达到三千五百三十斤七两半”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表现,B正确;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大跃进”时期,不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时期,A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材料中描述的时间是1958年,C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错误。答案:B4.[2019·南昌市高三模拟]承包制深得企业拥护,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仅是一个交租的关系,国企成为租赁工厂。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到1986年底,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比例已达78%,大中型企业已达80%。企业承包制()A.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B.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D.增加了私营工商业的比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包制的核心是增加企业的自主权,明显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明确体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故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故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国企”而不是私营工商业,排除D。答案:C5.[2019·沈阳市高三模拟]分析下图,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C.外交上我国取得重大成就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解析:依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我国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较快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是表格反映的现象,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B选项错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图中现象出现的理论因素,不是主要原-3-因;C选项错误,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外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答案:D6.[2019·成都市高三模拟]1987年6月12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的读者来信中说:“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反而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关于租赁企业姓“资”姓“社”大讨论。这表明()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日益强化B.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国人推崇C.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开启D.国人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解析:根据材料中读者来信中可以看出1987年人们对于企业改革性质存在迷茫,说明当时国人思想观念仍需继续解放,选项D正确;材料未反映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而且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选项A;材料主旨是国人对企业改制的迷茫而非赞成市场经济模式,选项B排除;根据材料可见当时改革已经启动,选项C排除。答案:D7.[2019·呼和浩特市高三模拟]1983年,国家积极提倡发展集体和个体零售业、服务业。于是,个体商户,特别是个体零售业、饮食业和缝纫、修理、洗染、照相等服务业在各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一情况()A.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B.缓和了城镇的就业压力C.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个体经济在1983年后的城镇里大量出现,并且是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因此可以缓解就业压力,选项B正确;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A排除;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C排除;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答案:B8.[2019·银川市高三模拟]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从1979年到2015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23%,被誉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深圳()A.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基础C.拥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4-D.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解析:1980年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以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答案选D;A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故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地理位置优势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答案:D9.[2019·大连市高三二模]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解析: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可知应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故A项正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21世纪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沿江领域的开发和开放,并没有强调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故C项错误;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时间是198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9·桂林市高三二模]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氢弹爆炸后英国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地位,反映了中国国家实力提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极大影响,故C项正确。A项,中国重返联合国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而非英国,排除。B项,此时两极格局已经形成,排除。D项,材料现象不能反映中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排除。答案:C11.[2019·通化市高三模拟]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很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现代中国的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5-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解析:由材料“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知周恩来认为文艺应满足人民的需要,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选D;A与材料的信息无关,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B;“大跃进”出现于1958年,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答案:D12.[2019·长春市高三模拟]1949年12月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1953年9月,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A.扫盲教育已经基本完成B.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科教兴国”战略出台D.教育政策完全效仿苏联解析:根据材料“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并结合所学,1953年中国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国家工业、生产力分布做出了规划,提高人民素质,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人才条件,故选择B选项;1978年,中国的扫盲教育基本完成,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选项;1995年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排除C选项;提高公民素质,是政府按照当时中国国情提出的,没有完全效仿苏联,故排除D选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9·赣州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材料二早期维新士人十分关注关税自主的问题,马建忠于1879年指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借势凭陵”,强迫中国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致使“领事优于公使,税则轻于各国”。进口洋货所交进口税和子口税相加不过7.5%,而欧洲各国以英法两国关税最低,但仍然远远高于中国。“盖通商足见邦交之谊,加税乃我固有之-6-权”,强调“华商为我国之民,故轻其税赋,洋商夺我国之利,故重其科征”。——据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整理材料三1992年至1995年,我国先后4次自主降低关税。1996年,我国再次大幅度降低关税,此次降税涉及4900多个税目,占税则税目总数的76.3%,降幅达到35%,是1992年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降低进口关税涉及商品范围最广、幅度最大的一次。——据《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第六卷)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维新士人关注关税自主问题的历史背景。(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自主降低关税的意义。(6分)解析:(1)第一问,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废除和降低关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自由贸易的需要;第二问,从英国商品的对外输出、原料的输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时代的形成等几个方面分析英国降低关税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马建忠于1879年指出……但仍然远远高于中国”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关税主权逐渐丧失,外国商品涌入、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早期维新派思想的解放等几个方面分析早期维新士人关注关税自主问题的历史背景。(3)从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和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8 两种模式的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和科技文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5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