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练(二)中外近代文明
-1-板块提升练(二)中外近代文明(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福建福州质量检测)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推卸战败责任B.谋求制敌之道C.缺乏理性反思D.改进外交策略解析据题干“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可见没有自己的理性思考,故选C项;据题干可知没有卸责的表现,排除A项;“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体现了统治者缺乏主见,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外交策略的改进,排除D项。答案C2.(2019·河北保定模拟)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编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耶稣教得以输入,广东地区最先受其影响,于是“广西桂平县洪秀全,因以耶稣教炫其徒,聚合不轨,起兵金田村”。该编者()A.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B.认为基督教直接引发了农民起义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D.具有怀疑和排斥基督教的心态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耶稣教得以输入”、“因以耶稣教炫其徒,聚合不轨,起兵金田村”,表明作者对基督教的传入和传播,有怀疑排斥的心态,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排除A项;基督教只是洪秀全发动起义的手段,体现不出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编者的阶级立场,排除C项。答案D3.(2019·山西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2-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这反映了当时()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因为“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西方,说明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故选C项。材料中清政府委派美国人为中国使节,这无关美国政府行为,排除A项;由材料中清政府委派外国人为中国使节,便可知清政府对近代外交规则并不熟悉,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外交上逐渐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影响,排除D项。答案C4.(2019·山东德州模拟)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1905年,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这反映出()A.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B.洋务运动收效甚微C.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D.民族工业走出困境解析据题干中提及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资金面临困难,但企业分割后实行市场机制资金出现盈余,可知是因为之前采用官府封建化管理导致资金困难,故选C项。答案C5.(2019·湖北华中师大联盟测评)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据此可知()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B.割让台湾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D.《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政府官员对“割台”事件反应比较激烈,提出了各种对策,可见对割台事件,清政府内部纷争很大,故选B项。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割给日本,排除A项;“清廷各级大小官员”没有涉及民众,排除C项;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排除D项。-3-答案B6.(2019·河南开封模拟)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曾积极主张“保教”,立儒学为国教,作为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后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告诫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梁启超思想的西化C.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D.儒学主张违背时代的需要解析根据材料“后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告诫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可知梁启超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故选C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梁启超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不能说西化,排除B项;梁启超认为儒学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排除D项。答案C7.(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次诊断)下表是“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据此可知,清末教育改革()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科农学、林学等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科医学、药学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解析题干材料中经学科和预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延续中国传统思想,即“中体”,其他工科、格致等科的设置体现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即“西用”,故选B项。答案B-4-8.(2019·河南洛阳一模)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A.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B.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C.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D.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解析据材料“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可知通过宣誓体现宪法的权威性,故选B项。答案B9.(2019·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A.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B.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D.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解析解读材料,材料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依靠工农推动社会变革,故选A项。材料只是强调农民是社会变革的主要依靠力量,并没有涉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是在1928年之后,排除C项;材料强调社会变革的依靠力量,没有反映出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的认识,排除D项。答案A10.(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二次联考)1932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宣言中声称:“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这表明当时国民党()A.全力围剿西北工农红军B.积极应对日本的侵略C.全力镇压各地反蒋运动D.推行兼顾内外的政策解析根据题干“方今之急,首曰御侮”“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可知,国民党既要对外应对日本侵略,又要对内剿共,推行内外兼顾的政策,故选D项。答案D-5-11.(2019·湖北名校大联考阶段性测评)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A.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B.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C.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D.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联系时代背景可知,这些做法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这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选A项。答案A12.(2019·福建莆田质量检查)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推动阳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甚至将阳历定为“国历”。1930年,政府编印《什么叫做国历》的宣传大纲,列出15条“实行国历宣传标语”。这反映了()A.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B.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C.政府主导大众传媒演变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势解析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大力推行西方阳历,其实质在于积极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时间标准化是西方世界体系重要构成之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需要接纳的内容,故选D项。答案D13.(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二次测试)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族只有一个》中说:“日本人在暹罗(泰国)宣传桂、滇为掸族故居,而鼓动其收复失地。某国人又在缅甸拉拢国界内之土司,近更收纳华工,志不在小。”这一论述旨在()A.唤起民族认同B.巩固统一战线C.抗击日本侵略D.维护领土安全解析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顾颉刚在《中华民族只有一个》中提到日本在泰国宣传广西、云南为掸族故居,鼓动其收复失地,又有人在缅甸拉拢土司,收纳华工,这些史实应该是日本全面侵华后实施民族分化政策的表现,所以这一论述是为了唤醒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故选A项。-6-答案A14.(2019·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联考)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声明:“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这反映了他()A.不甘心放弃仍试图影响政局B.害怕失败想推脱战争责任C.准备改组政府放弃一党专政D.尽快结束战争以争取和平答案A15.(2019·广东肇庆一模)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美第奇家族购买一件希腊式花瓶花费4850弗洛林,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这一现象()A.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B.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C.表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解析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一方面源于意大利丰富的古典文化遗存对意大利人审美品位的熏陶,另一方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下对个人荣誉和声望的狂热追求,故B项正确。答案B16.(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如图是英国1600—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7-——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总人口增多,其中西北部人口总数超过东南部人口总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地理发生变化,故选B项。答案B17.(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联合质量测评)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年至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2.2万人迅速增长到100多万人。这实质上说明()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B.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C.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D.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大量爱尔兰、苏格兰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工业城市,即农民转变成工人,再结合时间可知英国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的移民潮是向工业城市移民,所以不会促进农业近代化,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圈地运动,排除C项;工业革命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D项表述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答案B18.(20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练(二)中外近代文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5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