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1-课时分层作业(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孙中山把西方的“博爱”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加以糅合,把“大同”视为自己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粹主义D.民生主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把西方的“博爱”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加以糅合,把“大同”视为自己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2.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在宣传三民主义时的侧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A[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即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民众对政治革命的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认识不清,故选A项。]3.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以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贫富悬殊。为此他提出()A.实业救国B.民生主义C.民族主义D.民权主义B[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差距的原因是社会民生主义没有解决好,为此提出民生主义,B项正确。]4.孙中山在某次大会宣言中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据此可以得出()A.三民主义发展到了新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思想得以成功实践C.国民党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变革D.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主张-2-A[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扶助农工政策,据此可以得出三民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新三民主义,A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强调新三民主义这种思想,并未得以成功实践,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党的性质没发生根本变革,只不过是政策有些变化而已,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不涉及反帝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他主张()A.废除封建剥削B.解决民生问题C.实行土地国有D.践行社会主义B[“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均属于民生问题,所以材料表明了孙中山主张解决民生问题,B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废除封建剥削方面的信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并不主张土地国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会践行社会主义,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份孙中山临终遗言()A.反映了新三民主义的内涵B.反映了孙中山革命的终极目标C.说明孙中山坚持“三大政策”D.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C[“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所以这份孙中山临终遗言说明孙中山坚持“三大政策”,C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政策”而非新三民主义的内涵,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孙中山的革命策略并非反映孙中山革命的终极目标,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并未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道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3-A[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承认工人阶级有成立工会和享有言论、出版、罢工等自由,对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的体现,说明三民主义得到新发展,A项正确。孙中山的政治立场并未改变,依然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孙中山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工人阶级,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排除。]8.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对共产主义的这种认识表明孙中山认为()A.共产主义源起于圣库制度的实践B.共产主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C.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已经失败D.“联俄”也要根据本国国情D[孙中山混淆了马克思与洪秀全的阶级差别,对共产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洪秀全并不具备共产主义思想,排除A、B两项;孙中山没有提到共产主义在中国失败,排除C项;孙中山认为共产主义的一些做法在中国早已存在,故“联俄”也要根据本国国情,故选D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材料二并不是恨满洲之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材料三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选集》材料四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选集》(1)根据材料一、二、四,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局限性。(2)材料三中所体现的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问题?(3)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思想?[解析]第(1)问在理解概括材料一、二、四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第(2)问材料三体现了民主共和思想,同时应联系孙中山的革命理论进行分析。第(3)问材料一、二体现民族主义,材料三体现民权主义,材料四体现民生主义。[答案](1)局限性:材料一、二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并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材-4-料四未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2)目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3)体现了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能力提升练]10.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B.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C.农民了解近代制,只是无暇顾及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D[辛亥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中“则皆瞠目而不解”的信息完全相反,故B项错误;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与材料中信息完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不解”说明辛亥革命后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故D项正确。]11.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B.民生问题的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B[“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说明A项错误;“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说明解决民生问题要靠和谐互助,故B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平等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故D顶错误。]12.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打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反对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与辛亥革命时期相比,材料表明此时孙中山的转变主要体现在()A.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关注受压迫民众的完全解放-5-C.对外明确要求反对帝国主义D.强调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性C[由材料“至于对外的责任,要反对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可见,孙中山由不明确反帝发展到明确反帝,故选C项;A项没有揭示转变所在,排除;由于阶级局限性,孙中山不可能关注受压迫民众的完全解放,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性,排除D项。]13.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C.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B[材料“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并不能体现民族独立的主题,故“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而变化,故B项正确;民族独立并不等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错误;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是相结合的,不是相对立,故D项错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90周年诞辰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材料三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6-(1)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的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2)从材料二中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请结合三民主义的三大任务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功绩。[解析]第(1)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含的三大革命任务的史实来组织答案。第(3)问从材料三提炼信息回答即可。[答案](1)理解: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说明: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3)功绩:顺应世界潮流,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坚持不懈地进行民主革命斗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