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5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1-专题限时集训(五)(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由题干信息“1954年”及“伟大文献”可知,这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该部宪法,故选C项。]2.(2019·襄阳二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C[“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表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故选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人大而不是政协,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不是人大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3.(2019·南昌一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A.社会主义性B.完备性C.过渡性D.人民性D[根据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强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故选D项;社会主义突出党-2-的领导、公有制、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不同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临时地位性质,排除C项。]4.(2019·南充一模)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原因是()A.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B.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C.“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D.两岸“一国两制”的认同C[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故选C项;我国最早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排除A项;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是在2008年,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5.(2019·南通二模)1954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时提出,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希望我国能够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周恩来的这一判断反映出()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B.朝鲜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C.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除D.万隆会议发挥出中国影响力A[不关门且“参加国际事务”体现重视国家利益外交,体现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选A项;朝鲜问题没有得到和平解决,排除B项;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除”是错误的,它也是外交的一个影响因素,排除C项;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排除D项。]6.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3-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手下。”这表明()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B[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可知B项正确;A、D两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故排除;C项说法具有片面性,故排除。]7.(2019·洛阳一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A.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B.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D.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A[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可知弱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旨在扩展对外交流,故选A项;“摆脱了”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突破了美苏两极格局,排除C项;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8.(2019·绵阳二模)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C[依据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可知中苏的结盟是由于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故选C项。]9.(2019·株洲一模)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4-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国际上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71年,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涉及的是西方国家,排除D项。]10.(2019·徐州一模)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由材料信息可知,周恩来说的“公报”是指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指的是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故B项错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正确。]11.(2019·南充一模)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D.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D[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故选D项;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我国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C项。]12.(2019·德阳二模)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时间事件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5-1988年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D.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A[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国际原子能组织等18个,从材料上看,其罗列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均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的多边外交,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武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与这些国家建立起来的“宗藩关系”是能够奏效的,从而维持了东亚世界的长期和平。但某些时候,中国也不得不使用武力帮助藩属国抵抗外敌。如明正德六年(1511年),满刺加被佛郎机(即葡萄牙)人攻陷,该国国王派使节向明朝求援……到了晚明,随着东亚世界新的地区强权兴起,它们不断挑战中国在既有的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甚至直接向中国发起进攻。结果,东亚固有的国际秩序名存实亡,其主导者明朝被迫面对一个截然不同而充满危险的新局面。——摘编自李伯重《历史复盘:“中华朝贡体系”得与失》材料二当中国被突如其来的西方文明冲击之时……中国外交开始了被迫的转型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并设法维护清朝的统治。在此后一系列交涉过程中的失利也使得统治阶级开始意识到清政府的对外交往不再是只重“天朝”虚名的礼尚往来的传统模式,而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国家兴亡的对外交涉。当统治阶级在其保护传统的心态下进行勉强效仿西方模式而试图调和矛盾的同时,侵略的创伤却促发了中国开始观察世界、学习先进的行动,激发了中国内部促进变革改变困境的力量……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推进了中国在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摘编自路遥《简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材料三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6-——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以后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但某些时候,中国也不得不使用武力帮助藩属国抵抗外敌。如明正德六年(1511年),满刺加被佛郎机(即葡萄牙)人攻陷,该国国王派使节向明朝求援”可得出日益受到严重的挑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满刺加被佛郎机(即葡萄牙)人攻陷,该国国王派使节向明朝求援”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国家的侵扰与破坏;根据材料一“到了晚明,随着东亚世界新的地区强权兴起,它们不断挑战中国在既有的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甚至直接向中国发起进攻”和所学知识可得出随着与西方贸易增多,获得先进技术,东亚新兴强权国家兴起;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国力受到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当中国被突如其来的西方文明冲击之时”可得出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根据材料二“促发了中国开始观察世界、学习先进的行动,激发了中国内部促进变革改变困境的力量”可得出从务虚向务实转变。第二小问“评析”,联系所学知识,对这种变化的历史地位,客观进步性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5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