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课时双测过关(六)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隋朝的建立B.开通大运河C.开创科举制D.隋朝的统一解析:选D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南北重归统一。依据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描述的历史信息是隋朝的统一,故选D项。2.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D.巩固隋朝的统治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3.唐太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重视人才,任用贤能B.裁撤冗官,整顿吏治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D.合并州县,考核官员解析:选A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才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性,实行重视人才,选贤任能,故选A项。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某同学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该同学得出这样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2-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解析:选D隋文帝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故A项排除;唐玄宗统治前期迎来唐朝最鼎盛时期即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B项排除;评价古代帝王是不是好皇帝的标准主要是看其在统治时期有没有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而不是性别,故C项排除;武则天在位时期,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因此D项正确。5.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和同为一家”,西北的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所以唐太宗不修长城,故选D项。6.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商业经济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选C由材料“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可以看出唐都长安商业经齐繁荣,故选C项。手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活跃和经济重心南移在材料中不能体现,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下面诗句反映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B.赤壁之战C.贞观之治D.安史之乱解析:选D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根据题干给出的“未休兵”可知该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8.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B.朋党之争-3-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解析:选D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矛盾尖锐,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进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二、非选择题(共14分)9.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据百度百科整理材料二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第一段分析得出经济上的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了保障北方的物资供应,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据材料一第二段分析得出政治上是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加强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巩固国家的统一。第(2)问,由材料二“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可以得出: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由“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可以得出:促使运河沿岸市镇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答案:(1)经济原因:适应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加强南北经济联系;保障北方的物资供应。政治原因: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加强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巩固国家统一。(2)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促使运河沿岸市镇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级——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4-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历史。《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光武中兴B.统一全国C.科举制的创设D.大运河的开通解析:选A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时期,故A项符合题意;隋朝统一全国、创设科举制、开通大运河,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2.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解析:选B根据材料“政启开元”“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说明武则天的执政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排除A项;根据材料“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重点强调“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排除C项;唐玄宗“开元盛世”开创了唐代的全盛局面,排除D项。3.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交融,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而逐渐交融。以下史实中,能够证明材料观点的是()A.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B.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C.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D.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解析:选C“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是通过羁縻府州制,实现的民族交融,故选C项;“唐朝大败东突厥”,体现的是“各族之间的争战”,排除A项;“回纥出兵助唐平叛”,不能体现唐朝政府对回纥的政策、措施,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唐朝政府对吐蕃的态度,排除D项。4.“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唐朝灭亡D.北宋建立-5-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节度使拥有独立的财权,独立性很强,对中央政权的离心力加强,后来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经过唐太宗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二安史之乱之后,藩镇数量比较多,互相牵制,没有出现某个藩镇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藩镇内部也不怎么稳定,经常发生军人闹事,甚至兵变。另外要指出,所谓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描述一种倾向,不是说真的全都割据了。根据学者的研究和概括,唐朝后期的四十多个藩镇,真正比较稳定地维持着割据状态的,只有河北地区的三个藩镇。当然,即使是这样独立性比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也是臣服于唐朝的。除河北以外,唐朝后期设在北部、西部和中原的藩镇,基本只能算是半割据。此外,还有南方的藩镇,那就不能算割据了。不但不割据,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很听中央的话,源源不断地向朝廷供给粮食财物,唐朝后期的中央财政主要是靠南方支撑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太宗所做的贡献。(7分)(2)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却依然维持150年。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原因。(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结合所学,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据材料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结合所学,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谷;根据材料一“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结合所学,他统治时期,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根据所学,唐太宗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功劳卓著;唐太宗统治时期,对周边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设置安西都护府,推动唐蕃和亲,促进汉藏友谊。第(2)问,根据材料二从藩镇的相互牵制、藩镇的内部矛盾以及经济实力、割据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的臣服、南方藩镇对中央的财力支持等角度分析。答案:(1)贡献:①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功劳卓著。②吸取隋亡教训,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若谷;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③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民族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设置安西都护府,推动唐蕃和亲,促进汉藏友谊。(2)原因:①藩镇数量较多,相互牵制,难以形成独大的割据势力;②藩镇内部矛盾复杂,经济实力下降,缺乏割据基础;③藩镇割据仅仅是一种倾向,割据较强的藩镇在形式上仍臣-6-服于唐朝;④大部分藩镇处于一种半割据状态,而且南方藩镇听从于朝廷,并支撑中央财政。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六)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