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连载]华为无线竞争力
[连载]华为无线竞争力(12月26日409楼:华为的创新)申明:此文是我业余时间所写,主要是阐述我对华为无线竞争力的一些看法,如果哪个同事或者搞信息安全的同事觉得文中有不妥之处,请给我站内短信,我会修改或者删除,谢谢!12.26文章快写完了,将文章的名字简化一下,改为“华为无线竞争力”,谁看都无所谓了,主要是运营商看,:)。前言:近来看到设备商板块稍有活力,长乐版主尽心尽责,又看到某童鞋数通回忆录,不禁手痒,也写一篇原创玩玩,就当作我替华为做宣传了,因为涉及到信息安全,只能大概写写了,呵呵!对于无线回忆录是否要写,正在犹豫,犹豫的原因是我的层次太低,无法看到无线的概貌,只能了解到我工作说涉及产品的一块内容,写出来恐怕贻笑大方。最多也就写一写《小兵看无线》。并且写这个文章,必然会涉及到华为的一些决策信息,那可是违反信息安全的,甚是担心和顾虑。华为无线竞争力在论坛上面经常看到,华为这两年攻城略地,主要是由于低价竞争,非正常手段云云。对这个评价,我只能以嗤之以鼻来的态度来对待,都懒得反驳。诚然价格是一个方面,但是他也仅仅是竞争力体现的一个方面,一个成功的无线包含的方方面面东西多了去,产品,成本,销售能力,品牌,交付能力,需求响应速度,问题解决速度等等。其中起到关键因素的是产品竞争力(包括成本竞争力),交付能力,和销售能力。我对其他的东西不熟悉,只熟悉无线的一些产品,也曾经做过一些维护,对交付也了解一些,下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明华为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在阐述产品和交付之前,简单说一些我对品牌的理解。1.华为品牌品牌的竞争力有哪些因素构成,怎么样提升品牌,这些我不太懂,只是略微知道一点,一些特性需要进行包装,能够将某些特性的亮点写出来,包装出来,从研发的特性规格,用运营商能够听懂语言写出来,能够打动运营商。运营商也不是傻子,只要你的价格低就用你的,而是在产品基本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尽量多用一些价格低的产品。大家都知道,在无线,爱立信是第一品牌,是无线领域的领航者。在华为内部,曾经流传着爱立信对自己地位和华为之间关系的经典阐述,爱立信是无线领域的灯塔,如果华为和爱立信持平了或者超过了爱立信,华为就不知道怎么往前走了。对于爱立信的阐述,我基本是属于认可态度,虽然目前华为在局部技术或者部分产品上面可能有领先的,但是放到无线下一代到底该怎么走,心理暂时可能还没有数。这个没有数局限于华为没有功底深厚的理论专家,就算在标准上面有所动作,也是对现有标准的一些增强或者补漏。当然不是说华为没有进步,华为这7、8年在标准上面投入很大,也有所斩获,但是就引领技术方向方面,和爱立信,诺西甚至阿朗,北电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虽然理论功底比友商差距巨大,华为还是在产品和性能上面还是打出来自己的品牌,至少在WCDMA上面的品牌应该是处于第二的位置(个人感觉)。在GSM产品上,由于这几年的压强投入,品牌也在上升之中。对于CDMA,因为已经没有几家在玩,市场也比较平稳,战略格局已经基本定了,因此谈品牌的意义不是特别大。其他WiMax和TD因为完全不了解,不做评论。品牌的提升应该基本依赖于营销,也就是Marketing的工作。讲运营商成功的故事,写软文,包装产品等是主要方法。因为不熟悉,也就不多说了,下面只讲一个华为营销的小故事,其实也是一个笑话。传说华为和某运营商进行交流,某运营商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增加收入。某MKT人员答曰:用华为的产品啊,华为的产品功能强大,提供业务能力强云云。客户又问,我们怎么样才能降低成本,答曰:用华为产品啊,华为的产品价格低,集成度高,降低维护成本。当然这个小故事只是说明部分华为的营销人员根本不会做营销,没有真正理解客户的问题问的是什么,没有针对这个客户有针对性的进行痛点分析。但是这些工作,老牌友商就做得很到位,这个也是他们品牌工作做得好的一个原因之一。上面这些都是不懂在瞎扯,下面进入正题,从产品竞争力和交付来说明华为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和领先的友商的差距在什么地方。2.交付能力先说说简单一点的交付能力,说他简单不是交付简单,而是我对交付能力不是很熟悉,只有一些朦胧的印象,对友商也不是很了解,分析和理解也不一定正确,因此也只能简单说说,说简单点,里面错误就会少一些,说复杂了,那就肯定是漏洞百出了。如果在下面论述中有什么错误,童鞋指出来,但是我暂时也不会做修正和更新了。2.1交付是什么?总的来说,交付应该包括计划,无线规划,站点获取/土建(Turnkey项目),到货,安装,网络优化,验收交付几个步骤。而这几个步骤中,计划和Turnkey项目的站点获取/土建是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在一个Turnkey项目中,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反而是一个简单活,很好管理,当然前提是有合格的分包商,因此在一个国家进行交付,是否有足够多的合格分包商,是决定你项目的成败的前提。没有足够的合格分包商,你肯定死;有了足够多的合格分包商,你才有成功的可能,其他就看你管理水平是否够,计划是否做得准确和合理,是否能够严格管理工程质量等等。如果没有合格的工程质量,你做了等于白做,要反复整改,不能验收,不能验收就意味着收不到钱,而质量,大家都知道,是管理出来的。交付总结两句话,手有分包商,心里不惊慌;仓库有存货,项目定能过。虽然是即时写的,但是自己的腹稿应该是已经有了。因为更新在不同的楼里面,为了能够让大家能够看到概貌,先列了一个目录,并做了链接。目录10年华为人看华为无线的竞争力(1楼)1.品牌2.交付能力2.1交付是什么2.2华为提高了什么?(44楼)2.2.1项目经理2.2.2流程组织结构2.2.3积累优秀的本地分包资源(62楼)2.2.4大网经验(90楼)2.3华为和友商的差距(97楼)2.3.1项目管理水平2.3.2计划制定和调整水平(114楼)2.3.3文档管理水平(134楼)2.3.4分包资源管理(134楼)3:华为产品的竞争力(140楼)引言(140楼)3.1华为GSM产品简史(152楼)3.1.1产品真正的商用化(152楼)3.1.2BTS产品历程(176楼)3.1.3BSC产品历程(190楼)3.1.4核心网的产品历程(228楼)3.1.5GPRS/EDGE产品历程(228楼)3.1.6GSM的再发展(269楼)3.1.7歪楼--我是怎么学GSM的(287楼)3.2.华为GSM大概市场历程(313楼)3.3.产品稳定是市场销售增长的最基本前提(335楼)3.4.产品的概念带来市场机会(369楼)3.4.1用客户能够听懂的语言(369楼)3.4.2概念带来市场机会(369楼)3.5.华为GSM的几大利器(381楼)3.6.华为的创新(409楼)3.6.1最远古的例子:卫星传输(409楼)3.6.2本地交换(409楼)3.6.3GSM多载波和SingleRAN(409楼)3.6.4IBCA+软同步(409楼)3.7.××××3.8.××××后记:XXXX2.2华为提高了什么2.2.1项目经理华为的专职项目经理是从无到有的。在交付中,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能力和水平是关键。华为在5,6年之前,几乎不存在专职的项目经理,一般在概念上也仅仅是工程经理,也就是说负责工程实施,要货由市场人员盯着,成天打电话盯着供应链,XXX的项目的货什么时候发啊?数量有多少啊,什么时候能够到啊等等。因为那个时候交付的重点是在国内,并且国内无线的量也不是特别大(相比现在),而国内全部是净设备安装和调试,这个相对于Turnkey的交付来说,实在太简单了。并且国内运营商特别是移动,在规划上面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什么站点扩容几个载频,基本都是定下来了直接给设备商,设备商只要按照运营商的计划来安装和调试就可以来了。华为在海外初期可能也是以设备交付为主(具体从什么时候以Turnkey交付为主我不清楚),又没有国内的经验,因此等到华为在海外全面铺开的时候,发现华为在工程交付能力上面差距的巨大。随着海外项目Turnkey项目的展开,华为意识到这个问题,项目经理的水平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因此项目经理的培养和招聘也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虽然我不在交付部门,但是我感觉交付部门是华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战场,因为项目经理的培养不是3个月半年能够见效果的,因此特招了部分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虽然进公司不早,但是部分项目经理的级别还是比较高的。虽说交付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战场,但是这个是和研发、销售比的,就比例来说,我感觉还是自己培养的项目经理更高一些,这个和中国的文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国人讲的是关系,人头熟,好办事情,因此自行培养的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水平可能不一定比特招的高,但是他有总部熟悉的人脉。俗话说熟人好办事,特招进来的项目经理可能在项目管理上面比较有水平,但是他也有他的劣势,流程不熟悉,总部无人脉支撑等等。举最简单的例子,假设同样要一个BSC的督导人员,自行培养的,一个电话打到自己的兄弟那,说,嘿,兄弟,我们这要一个BSC的督导,有人吗?有啊,有哪几个,哦,张三,李四,还有王麻子。那就王麻子吧,听说王麻子在XX项目中干得不错,那个张三啊,连***业务都不会开,上次在XX项目还差点弄出事故,不能要他。那就这个定了。而新招的项目经理,第一步肯定先发邮件,而不是直接一个电话过去。邮件中说,需要一个BSC督导,资源部门领导可能回邮件,人力紧张啊,能够过两周到位?那不行,打电话过去,*总啊,我这里项目很紧张,要XX日之前完成XXX站点的安装啊,是否能够在本周三到位啊?周五才能抽出身啊,那也只能这样了,谢谢啊,他叫什么名字?张三,好的,我会联系他。当然上面举的只是个别的例子,一般情况下,重要的项目都是由领导挂帅的,资源上面问题应该不大。也有一些招聘的项目经理虽然水平不错,但是对华为的流程不熟悉,对华为的办事方式可能不熟悉,会导致效率不高,当然也有一些会不适应华为的文化。总的来说,我感觉华为在项目经理资源上面正在迅速提高,虽然水平可能和爱立信等友商存在差距,但是现在可能已经不是华为Turnkey的瓶颈了。2.2.2流程和组织结构华为的竞争力就体现在这个地方,发现问题,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解决问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出现问题的项目,不计成本的投入,然后积累经验,分析,提高和改进。改进不仅仅体现在具体事务,具体问题上面,而且是从人员培养,流程,组织结构上面去改进和提高。这也是华为累的一个原因之一,因为随着规模的扩展,不同规模会带来不同的问题,不停的有问题就不停去改进,而不停改进肯定会带来不停的组织结构变化,不停的流程变化和重整。公司到了一定规模之后,肯定不能仅仅靠人的,必须靠流程去解决,而人主要是领导人只能处理一些流程外的一些例外事情。组织结构和流程的变化肯定会带来熟悉和推广的过程,也就是部分有经验员工的经验不管用了,要得重新熟悉流程。这些都是要成本和时间的。无论是当初的PDT流程试点,CMM流程试点,到财务流程,项目财务,供应链无不是走从分析问题,提出改进,设计完成,单项目试点,小范围推广,到全面铺开。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差异就体现在这个地方,小公司,就算流程上,产品上出现点问题,能够很快反映,调整方向继续前进,华为的前期也是处于这个状态。但是公司大了之后,全球有100多个办事处,几万员工,一个错误的流程会带来很大的损失,虽然大多数暂时还不会带来致命的影响。变革、组织结构和流程的变化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社会在改革中碰到问题,也就是权利和利益重整之后再分配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一些改革为什么会那么困难,说到底就是利益再分配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养路费,从开始说,到真正实施用了多少年?原因是就是路政部门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权利呢?不愿意放弃,找理由的话就简单多了,原油价格高了,人员安置问题了,农用柴油补贴怎么办啊,出租行业怎么补贴啊等等。立场定了之后,找原因是一个不花怎么花力气的,并且我只负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就靠你要推的人了。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阻力重重啊。在华为相对要简单一些,因为涉及经济利益的事情要少一些,并且华为就强在执行力上面,只要公司高层讨论通过改的必要性及目标,下
本文标题:[连载]华为无线竞争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