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20 新文化运动(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1-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阅读下图。此令的发布意在()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B.加快政治改革步伐C.提高公民责任意识D.宣扬专制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时期,袁世凯已经过世,故A项错误;袁世凯尊孔复古,是政治的倒退,并不是改革,故B项错误;“……无不本于修身”是在宣扬专制主义并不是提高公民责任意识,故C项错误;《大总统祭圣告令》体现了宣扬专制主义,故D项正确。]2.1912年6月,康有为尊孔子为通天教主,宣扬“欲治人心,定风俗,必定道立孔教会”。10月,孔教会获北洋政府批准成立,并被称赞说:“卫道之谋,苦心孤诣。”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领域存在复古倾向B.维新思想获得官方认可C.儒学复兴成为主流思潮D.知识分子尊孔热情高涨A[根据材料得出康有为维护孔教,故A项正确;维新思想并没有获得认可,故B项错误;“成为主流”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知识分子尊孔热情高涨”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3.陈独秀认为:“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这里的“科学”是指()A.自然科学B.理性精神C.事实规律D.普遍真理B[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可知,文中的科学是指用理性来表述一切,故B项正确;事实规律与材料中“综合客观之现象”相符,但体现不出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普遍真理是反映各种事物或一类事物的普遍规律的真理,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4.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全国到处成立“孔教会”“孔道会”等组织,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也甚嚣尘上。针对该现象,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德先生”“赛先生”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C[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B项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主张,C项是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打出的旗号,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故选C项。]5.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著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具有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新知识分子与传统思想强烈对抗,故D项正确。]6.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据此判断,胡适()A.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B.提倡民主与科学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成为马克思主义者A[根据材料,胡适的中心思想谈论的是文学,故A项正确;“民主与科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新道德和旧道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胡适不提倡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能力提升练]7.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在1918年刊发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一文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革命()A.目的是宣传革命思想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C.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D.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根据材料信息文学革命的目的是“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可知这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8.胡适认为:“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这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C.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3-C[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思想新、信仰新”可知新文化运动并未彻底失败,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可知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不能体现文化融合,故D项错误。]9.胡适和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内容1916年4月5日惜乎五百余年来,半死之古文,半死之诗词,复夺此“活文学”之席,而“半死文学”遂苟延残喘,以至于今日。……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何可更缓耶?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摘自《胡适日记全编》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1918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晚年写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较大出入。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对其思想观点做出简要评价。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二小问从史学理论角度看,胡适的记录更可靠;从史学理论角度看,胡适的记述是亲身实践并记录,能较准确反映他当时的思想和行动;而罗尔纲不仅是一个旁观者,而且是事后回忆,较前者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体现出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体现出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大力革新;根据材料二“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体现出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破坏,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答案:(1)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可靠:胡适。理由:胡适的日记一般记载的是当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来;而罗尔纲是在事情过了大约60年后再追忆,难免会记忆出错,因此胡适日记更可靠。(言之有理即可)-4-(2)观点:认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评价: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对待传统文化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能力提升练]10.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这一评论反映了()A.五四运动推动青年对中国社会的探索B.杜威夸大了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C.新文化运动对学生的影响D.稳定的社会有利于自由思想的传播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青年追求新思想,不是中国青年对中国社会的探索,故A项错误;结合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的思想追求,可知杜威没有夸大,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否定传统儒学,极大地解放了青年的思想,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现代的新思想,故C项正确;1919年时中国社会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割据混战,社会不稳定,故D项错误。]1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该材料主要表明()A.辛亥革命完全失败B.解放思想势在必行C.中国民众精神麻木D.救亡图存大势所趋B[辛亥革命完全失败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A项错误;“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表明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思想解放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因为中国民众精神麻木,所以才要从学习制度转向学习西方的思想,材料表明对人们思想解放不够的不满,故C项错误;救亡图存大势所趋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12.陈独秀在1917年说:“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腐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成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巩固共和政体C.反对封建文化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除障碍B[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但题目中陈独秀的话中并未体现其目的是民主与科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要成心巩固共和政体”“否则不但共和-5-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表明是为了巩固共和政体,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反对封建文化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13.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A.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B.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D[材料中新文化运动改变了部分青年的文风,故A项错误;材料中改变部分青年文风而非激发广大民众对封建文化的挑战,故B项错误;“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改变了部分青年文风,有利于推动新文学在青年中的推广,故D项正确。]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四期间,当陈、胡高举“理性”大旗将国人从封建王国拉到“科学”“民主”家园中来的时候,却不自觉地偏离“理性”精神而走向偏激一途,刚走出“中国文化中心”的困境,即又跌入“西方文化中心”的陷阱。“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口号和主张便是这种非“左”即右难题的直白。这反映出特定时空条件下主体文化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崩溃所导致的民族文化走向上的偏离。——摘编自薛其林《百年巨变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道路》你是否认同作者关于新文化运动走向的分析,请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解析:第一小问可选择认同或者不认同;第二小问理由,认同偏离,则理由必须放在特定时空之下,借助西方启蒙思想激发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激进派提出更为激进的利益要求;加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全面否定儒家思想。如果选择了不偏离,则理由在于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等运动失败后,向西方学习的继续深化;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继续探索;加上新文化运动并非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部否定,是传统文人治国平天下理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体现。答案:角度一:认同特定的时空条件导致新文化运动走向上出现“偏离”。从特定时空条件看,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辛亥革命未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必须借助西方启蒙思想激发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以挽救民族危亡;作为封建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迫使资产阶级激进主义分子采取矫枉过正的手段,以求彻底变革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推动资产阶级激进主义分子提出更为激进的利益要求。从内容看,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全面否定儒家思想。角度二: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新文化运动走向并未“偏离”。从特定时空条件看,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等运动失败后,向西方学习的继续深化;是-6-在民族危机加深情况下,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继续探索。从内容看,并非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部否定,而是对传统文化中维护封建制度等与现实不相适应部分的否定;仍然是传统文人治国平天下理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体现。角度三:作者有其合理性,但有些偏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20 新文化运动(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