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9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
-1-专题限时集训(九)(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南昌二模)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D.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A[亚里士多徳是“色雷斯人”,虽然他生活在雅典但没有公民权,因此缺少对雅典城邦的认同感,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逃走,故选A项;雅典法庭对二人的裁决都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但材料中未涉及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故排除B项;逃走的方式违反了雅典法律,材料未体现理性精神,故排除C项;D项是现象,而非解释,故排除。]2.(2019·江门一模)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出现了官员问责机制,即“审查”。一方面对即将离任的各级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随时对公职人员发起指控,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该举措()A.引发了官员与公民之间的对立B.说明了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C.避免了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D.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民主制度D[题干提及了雅典的官员问责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制的出现对于防止官员滥用职权,维护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具有积极作用,故选D项。]3.(2019·宜宾二模)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A.注重男女平等B.缺乏契约精神C.忽视社会民情D.重视私产保护D[从材料内容来看,法律体现了对妻子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说明此时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故选D项;材料信息仅体现了男女在经济方面的权利规定,而女性在政治方面的权利如何并未涉及,所以不能体现注重男女平等,故排除A项;法律内容本身就是契约精-2-神的体现,故排除B项;法律对女性财产权的肯定,是结合社会实情,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排除C项。]4.(2019·开封一模)古代罗马法规定:在商品交换中,未成年人如因对方利用其无经验而遭受损失的,可诉请追回已交付物件,纵使对方没有欺诈行为,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这反映出,古代罗马()A.注重维护诚信交换原则B.禁止未成年人交换商品C.法律严惩侵犯私有财产D.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D[由材料可知古罗马法特别注重挽回未成年人在商品交换中因无经验导致的损失,说明古罗马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故选D项。]5.(2019·石家庄一模)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B[根据材料“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可知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故选B项;根据材料“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可知二者没有形成制衡局面,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原则,由材料“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可知议会主权原则没有被破坏,排除C项;根据材料“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可知没有形成内阁权力极度膨胀的局面,排除D项。]6.(2019·福州一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人员、法官不得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受任政府的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此规定旨在()A.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B.规定各种权力的制衡C.创建人民主权原则的新政府D.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B[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妥协”主要指各利益集团,即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妥协,材料强调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的制衡,故B项正确,排除A项;人民主权原则体现在选举制和任期制方面,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中央政-3-府内部三权分立,未涉及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排除D项。]7.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C[这一建筑规划主要强调了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和最高法院(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8.(2019·洛阳一模)1962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宣称:“选举总统的人民已经把国家不可分割的权力完全赋予总统,除了总统授予并维护的权力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权力,包括内阁的权力、民政的权力、军事的权力和司法的权力……”这表明当时的法国()A.专制传统根深蒂固B.民主政体面临危机C.权力结构失衡严重D.人民主权原则被打破C[由材料可知总统拥有绝对的权力,权力结构失衡,故选C项;1962年的法国早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专制传统根深蒂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总统权力扩大而非民主政体的危机,排除B项;材料“选举总统的人民已经把国家不可分割的权力完全赋予总统”体现了人民主权,排除D项。]9.(2019·常州一模)英国学者指出:“若非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德国等国家依靠其威权主义策略也有可能存续下来并发展为先进的后工业社会,只需把部分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以一种别具特色的、组织良好的、威权主义的方法结合起来即可。”他旨在阐明德国()A.民主政治很不完善B.经济发展水平落后C.民众思想封闭保守D.社会组织自由涣散A[材料反映英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可能,德国可能会通过威权主义存续下来并发展为先进的后工业社会,而非德国的经济水平落后,排除B项;材料旨在阐明影响德国发展的因素,没有涉及民众思想,排除C项;材料涉及影响德国发展的因素,但没有阐述德国社会组织涣散,排除D项。]10.(2019·惠州一模)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4-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A[根据材料可知,序言主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着实践而转移,体现出革命实践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德国是否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故B项错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会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在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仍是世界的主要潮流,故D项错误。]11.(2019·株洲一模)有学者指出: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它没能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A.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B.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A[题干中“没能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说明巴黎公社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故选A项;题干着重探讨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其爆发的原因,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故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不是社会主义政权,故排除D项。]12.(2019·江门一模)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D[由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诸多变化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并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故排除A项;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威胁,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故排除B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其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常州一模)英美两国的《权利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宪法性文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5-材料一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材料二《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从如下几方面限制立法权: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并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宣言》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部《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依法治国的影响。(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未经议会同意不能”“不经议会同意不能”等信息可得出体现了议会至上、自由、平等、法治的原则;第二小问,《权利法案》的通过使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而《权利法案》最核心的内容是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权利法案》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主要方式”,涉及对立法权的制约,“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立法机构分为两院制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相互制约;总统可以否决议会议案;最高法院具有司法最高解释权;两党之间的相互制约。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在依法治国中突出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法律最终目的是维护公民的权力;重视法律程序设置。[答案](1)原则:议会至上(或王在法下);自由、平等、法治等。依据:通过法律形式(或书面契约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或保障了议会的权力)。(10分)(2)特点: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主要方式:通过限制立法权来保护,明确规定“不得立法”条款,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约束机制:国会两院制、行政否决、司法审査、两党政治。影响:原则上立法活动以宪法为根据,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足于保障公民权利;重视法律程序的正义;等等。(15分)14.(2019·菏泽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6-材料1750年左右,普鲁士的绝对君主依据启蒙思想的理性原则,废除了地方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9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