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限时集训4
-1-通史限时集训(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甘青宁高三联考)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内阁取代六部权力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A[明废丞相后一部分相权流向六部,内阁凭借皇帝的信任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表明内阁权力本质上源于皇帝,内阁地位的上升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A项;可以说内阁权力超过六部,但不能说内阁已经取代六部,故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虽有票拟权但决策权在皇帝,六部与内阁也经常争权,故排除C项;材料中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看不出内阁对皇帝的制约,故排除D项。]2.(2019·合肥二模)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B[《钦定台规》是清代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监察法规,在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严格监察纪律,提升监察效果,从而对监察官职务内外的行为都严格控制,故选B项;《钦定台规》是为了惩治腐败现象,但是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提升监察效果,对监察人员的严格纪律要求,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对巡视御史的一些规定,没有扩大御史的权力,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促进制度转型,故排除D项。]3.(2019·衡阳一模)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C.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D[由材料可知,材料分为两层信息,第一层说明明清时期稻田的生产技术已有很大提-2-高,第二层体现了汉代到清中叶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这是因为汉代到清中叶依然以小农生产方式为主,小农生产限制生产效益的提高,故选D项。]4.据《泾县志》等载,明初服尚简朴,“衣不过土布,非达官不用纻丝”,“士人之妻非受封,不得长衫束带”。到明朝中后期,则“男子衣文绣,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饰金银。务华靡,喜夸诈”,“嫁娶辄用长衫束带”。这一变化说明了()A.进步思想致使妇女地位发生变化B.理学衰落导致奢靡风气盛行C.经济发展引发思想观念冲突D.市民阶层壮大瓦解传统伦理道德C[结合材料中明初到明朝中后期人们服饰的变化情况可知,明初服饰的穿着取决于身份和政治地位,明朝中后期则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有关,C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男女服饰变化的原因,而不是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A项错误,排除;理学在明朝并未衰落,B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服饰由俭到奢、由阶层化到社会化的变化,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5.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这表明当时()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B[矿工原本是流民,以劳动为生,可以自由地被雇佣和自行解散,说明这些矿工是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故选B项。]6.(2019·“皖南八校”联考)明朝货币白银化“把国家财政活动推到快速运转的经济旋流中,从而造成了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材料表明货币白银化()A.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B.加速了社会转型的进程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C[材料表明货币白银化密切了国家财政活动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也冲击了自然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结构,说明了商品经济得以发展,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A项;明代社会未出现转型,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而非社会秩序动荡,故D项错误。]7.(2019·黄冈调研)明代一位名叫顾清的官员,在《松江府志》中描述了当时松江地区-3-民风向奢的23种常见变化,并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一现象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B.奢侈行为危及社会发展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观念D.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C[材料反映了明代松江地区民风向奢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民众的消费观念,故选C项。]8.(2019·泸州二模)白娘子和许宣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宣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这反映了()A.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文学的内容在不断变化C.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D.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C[许宣身份由盐铁使之子到统制之子,再到开药铺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下文学发展适应普通市民群体的精神需要,故C项符合题意。]9.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B.限制专权回应了时代诉求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现D.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B[黄宗羲和顾炎武都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弊端,并提出制约君权的办法,限制君权回应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时代诉求,故B项正确。]10.(2019·上饶一模)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A.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D.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B[顾炎武主张知识分子的治学应坚持经世致用的学风,以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为己任,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故选B项;材料展示的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而没有体现其思想的作用,故排除A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义利观,把贵义贱利推向极致,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主张相违背,故排除C项;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与材料反映的知识分-4-子的治学应坚持经世致用的学风不符合,故排除D项。]11.(2019·北京朝阳区一模)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D[由《天工开物》成书时间并联系史实可知,明朝时期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技术传入中国丰富国人的科学认知,因而《天工开物》中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故选D项;《天工开物》中虽然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但依然属于传统科技,非近代科学,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30—40年代,这与明朝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天工开物》中虽然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但这是西学东渐的结果,非中国传统科技发达引起的世界文明交流,故排除C项。]12.(2019·百校联盟联考)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B.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C.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D.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B[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冲击传统礼教观念,从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故选B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变异,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可知并非传统价值观念的演变,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的需求,而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盐城一模)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5-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材料二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1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10分)并概括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中“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得出批判君主专制;根据材料一中“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得出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根据材料一中“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得出倡导社会变革。第二小问社会根源,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中“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得出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根据材料二中“名为民主实为专制”得出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二中“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得出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根据材料二中“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得出无法实现“利民”目的;根据材料二中“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得出败坏民主的名声;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得出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根据材料二中“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得出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答案:(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14.(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小说情节摘编如下:-6-第三十六回凤姐和赵嬷嬷谈话时说:“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第八十八回贾芸向凤姐求情时说:“前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限时集训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