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1-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A.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蓬勃发展C.思想家因循守旧、陈腐不化D.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新”。所谓“新的历史条件”,即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B项在明清时期没有出现,C、D两项不符合“新”这一特点,均排除。]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A[《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清代乾隆年间编著。明朝万历年间著名思想家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抨击封建礼教,其思想被统治者斥为“异端”。]3.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A.保留君主制B.君臣分治C.以民为本D.民贵君轻B[明清时期,黄宗羲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性地继承,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他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其为“天下之大害”,但是仍主张保留君主制,因此不是“新见”,故A项错误;黄宗羲要求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主张建立“学校”,实行君臣分治,这体现了新的主张,属于“新见”,故B项正确;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倡导“以民为本”,因此不属于“新见”,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提出的,不属于黄宗羲提出的“新见”,故D项错误。]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B[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于它的思想遗产,其中顾炎武“保天下者,-2-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5.下列各项中,属于浙东学派创立者黄宗羲名言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A项是孟子的名言;B项是荀子的名言;C项是陆九渊的名言;D项是黄宗羲的名言。]6.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A.经世致用B.为政以德C.心即理也D.独尊儒术A[题干材料是明清时期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观点,在他看来“明道”与“救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步骤,反对当时那些不务实际的空谈和议论。因此,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就是“经世致用”。]7.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C[根据题干信息,王夫之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孤秦之“孤”与陋宋之“陋”,其核心是猜疑之心,自私之心。实际上就是抨击秦、宋以及其他封建王朝统治者以天下为私产的做法。]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D[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而宋明理学是维护君主专制。]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贽曾自述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王阳明先生道学钞》附《王阳明先生年谱后语》)他这种“异端”性格,特别是对“道学”的厌恶,影响了他一生,至死不“化”。也正因此,他一生坎坷,受尽磨难。——《李贽的异端思想》-3-材料二王夫之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心学“以知为行”和禅学“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背景。(2)材料二反映了王夫之的什么思想主张?以上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儒学的发展有何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见道学先生则尤恶”,可以答出李贽反对虚伪的道学。联系李贽生活的时代,分析其产生背景,从经济、政治、考试制度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夫之的知行观点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主张;然后答出其使儒学重焕生机的影响。答案:(1)观点:反对传统思想中虚伪的道学。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业者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明朝晚期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2)思想主张:实践是知识的基础;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意义: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能力提升练]10.(2018·荆门高二检测)“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A.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B.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C.否定帝权的主张D.反对盲从孔子D[李贽思想的本质并没有脱离儒学思想的范畴,故A项错误;李贽为明朝后期的人物,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对帝权的否定,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材料主要体现了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故D项正确。]11.(2018·荆门高二期末)“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男女渐趋平等B.封建社会伦理观逐渐被淡化C.李贽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予以同情D.明清时期出现民主启蒙思想C[材料反映的是李贽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批判,并不是指出男女渐趋平等,故A项错误;宋明以来,封建纲常伦理不断强化而不是淡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男女地位的分析,可知李贽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给予同情,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4-体现出民主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12.(2018·嘉兴质检)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得出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项错误;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不同于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之有鼎革也”得出王夫之主张改革,但没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项错误。]13.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补充完善C[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家。但他们的思想并没有超出儒学的范畴,而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故选C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是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5-(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材料三的作者认为王守仁的思想贡献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王守仁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根据材料一“良知之在人心……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得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根据材料一“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是良知成圣的途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得出反省内心、知行合一。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可以得出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虽是针砭专制”得出批评专制;根据“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得出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根据“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得出冲击理学的思想桎梏。第(3)问,根据材料一中“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可得出自觉提升道德;根据材料二“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可得出开展道德实践,注意从思想及实践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内容: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是成圣的途径。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2)社会价值: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贡献:含有批评专制的意义;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冲击理学对人的思想桎梏。(3)启示: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开展道德实践。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