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变局”的表现之一是()A.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B.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C.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D.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答案A解析周朝是典型的“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而秦朝却是典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是周秦之间“变局”的一个表现,故A项正确。B、D两项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分封制建立于西周初年,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秦朝建立后废除了分封制,C项错误。2.秦朝将领赵佗在担任龙川(今属广东)县令时,为解决将士生活上的缝补浆洗问题,上书秦始皇,请求派遣没有丈夫的女子到龙川,“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便征召了1.5万名女子前往南越(包括龙川)。这一做法()A.不利于民族矛盾的解决B.有助于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C.促进古代经济中心南移D.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疆域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政府主导下的人口迁移,迁移女子到边地,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故选B项。3.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答案B解析秦朝“焚书”烧毁的是《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等,记录秦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A项错误;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独掌军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B项正确;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猜测,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事权,故D项错误。-2-4.“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有君臣集议制度,这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君相矛盾,排除C项;D项与材料“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矛盾,排除。5.秦汉时期,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这说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A.削弱了丞相的权力B.未被赋予监察百官之权C.协助丞相处理朝政D.行使权力时受丞相制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可知,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处理朝政,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御史大夫削弱丞相的权力,排除A项;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之权,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御史大夫的权力受丞相制约,排除D项。6.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表明当时()A.权责分明B.唯才是用C.家国一体D.官员繁多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作为政府官员,实际上管理的均是皇家宗室事务,体现出国与家同治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选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两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7.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生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依法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之以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3-误;“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依法治罪”,强调的是服从中央的重要性,而非规范官吏从政或树立法律权威,B、C两项错误;从“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生效……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可以看出,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服从政府的统一调配,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8.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答案C解析由“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郡县制在国家统一方面的贡献,即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C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未体现。9.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中央所垄断C.郡县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答案D解析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说明,应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故D项正确。顾炎武认为,封建制变为郡县制,郡县制却不能复变为封建制,排除A项;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在地方,排除B项;郡县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在中央,排除C项。10.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继承了夏代开创的世袭制与家天下的原则,D项正确。-4-秦朝通过废分封、行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A、C两项错误;秦朝创立的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项错误。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国家管理已有了明确的制度规定,故C项正确。西周并不是君主专制,秦朝也不是君民共治,故A项错误;秦朝采取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仍然是人治,故B、D两项错误。1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A项错在“开始实行”,C、D两项不符合秦朝,均可排除,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二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5-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答案(1)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现代”国家的典范。(2)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解析第(1)问,从制度创新、经济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三方面来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二内容及从古代到近代人们对郡县制评价的相关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注意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概括。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材料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各重千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实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1)根据材料一,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2)材料二中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实现吗?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简要阐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答案(1)态度:支持(拥护、欢迎)。原因: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6-(2)不能。在秦能实现的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等。(3)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消极:君主专断独裁,可能会造成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们对统一的渴望的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秦统一的历史作用等方面概括作答。第(3)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作业(含解析)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7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