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主题二大国兴衰与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冲突[主干链接](1)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中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兴衰。(2)从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大英帝国的兴衰。(3)两次工业革命以来德国兴衰的经验教训。(4)从美国独立到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美国强国之路。(5)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富强、复兴的历程。(7)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8)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过程中世界大国的外交政策及大国外交关系。(9)近现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历程及外交政策的调整(10)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海禁政策)与丝绸之路。(11)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影响。(12)二战后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拓展延伸]1.对近现代大国崛起的反思及认识(1)反思①俄罗斯(苏联、俄国):经济、政治、法律等各项改革要协调进行;经济改革要关注民生的改善;政治改革要关注权力的监督和法制建设;各项政策要随环境、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改革的挫折意味着新起点的开始。②德国:分裂削弱国家实力,统一能增强国力;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上结盟或不结盟都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积极的民族精神能使国家奋起,扭曲的民族精神易使国家偏离正确的轨道。③美国: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善于抓住机遇和吸收外来优秀成果提升自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发展不能以强权为保护伞。(2)认识①大国崛起不能靠武力。②许多大国只是昙花一现,唯有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美、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国。③葡萄牙、西班牙是市场经济的发端国,英、法是自由市场经济和多党议会制的创始国,美国是用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与政府干预有形的手共同调节经济的开山之祖。④这些国家都没有离开市场经济,都有一个稳定的宪政制度。-2-⑤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近现代“中国梦”的主题的内容(1)中国梦的主旨:“振兴中华”。此口号最早是孙中山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讲到“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时提出的。(2)“中国梦”的“两个百年”历程①从1840年到1949年,特征是找到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②是从1949年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特征是完成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中国梦”的两重任务: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4)“中国梦”的启示:“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建党和新中国建立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国家独立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3.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1)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2)新的国际格局的变动是在和平方式下进行的,需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间的长期角逐、斗争和妥协来实现,加之两极格局解体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3)要想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致力于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感受到自己担当的历史使命,要有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和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考题例解](2019·4月浙江选考,T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3-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解析](1)成效,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立场,根据材料“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得出。(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和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答案](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立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2)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跟踪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4-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可得出诉求之一是联合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由材料“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可得出另一个诉求是主张加强各国之间的技术合作;由材料“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信息可得出其第三个诉求是促进文化交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召开时,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几百年来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正走向解体;同时世界上出现了两极对峙的格局,世界局势是缓和与紧张并存。(2)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各国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时间及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关税税率来看,亚太经合组织对其内部不同成员的要求具有灵活性和渐进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具有自主自愿性。第二小问即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启示(积极方面)。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应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同时亚太经合组织也尊重国家差异,实施循序渐进的发展的理念;在发展中,加强合作,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答案(1)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2)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三轮复习 下篇 第一部分 主题二 大国兴衰与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冲突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7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