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测评1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版选修3
-1-专题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材料二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5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5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明;第二小问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二中“凡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联系德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第(3)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答案】(1)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措施:1879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2)变化:由称霸欧洲大陆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原因: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3)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互对峙和扩军备战;国际危机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一战。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材料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从经济角度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力量发生很大变化;从英国角度来看,英国主导力量下降,各国相继争夺霸权。第(2)问,“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具体来看:政治上秩序混乱;经济上发展受到很大阻碍;霸权地位受到挑战,逐渐失去中心地位。【答案】(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国全球领导地位削弱,世界秩序逐渐混乱。(2)战争使欧洲的政治秩序走向混乱;战争阻碍了欧洲经济的持续发展;欧洲相对衰落,逐渐失去中心地位和对世界的控制力。3.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广泛关注与思考。仔细阅读下列选自《大国崛起》的解说词:材料一“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材料二“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请回答:(1)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2)某学校学习研究小组对大国崛起的历史进行进一步探究,请你为其确定一个探究主题。(2分)(3)联系当今中国的崛起,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看法。(5分)【解析】第(1)问应抓住关键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材料一中“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一意逞雄”,结合所学知识可判定该国是德国,建立世界秩序要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最终结果应是德国战败。第(2)(3)问具有一定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3-【答案】(1)国家:德国。建立世界秩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由于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在世界范围内重划势力范围,与英国等矛盾尖锐,积极组建以它为首的三国同盟,并最终于1914年向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开战。最终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并遭受宰割。(2)大国崛起的经验(或途径、教训等)。(3)立足经济发展,走和平发展之路;不要把本国意志强加于他国,更不要穷兵黩武;切记多行不义必自毙。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4分)(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11分)【解析】第(1)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激化的产物,1917年美日对德宣战将战争范围扩大到全球,不同地区的国家相继卷入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列强之间矛盾日益不可调和并形成两大尖锐对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作者的观点不够深刻全面。【答案】(1)依据:日本对德国宣战;美国对德宣战。(2)评析: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其观点是片面的。作者只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但没有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因为欧洲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世界市场的本质。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200万人失去生命。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俄国死去了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之内就有1.8万人死去。材料二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两倍多。对此,德国人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4-上万人被捕入狱。材料三俄国人不仅团结一致同德国人作战,而且确信他们在短期内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俄国人不但未能迅速取胜,反而遭到了惨败。……1914年侵入东普鲁士的两支俄国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第二年,当俄国军队面对德、奥的强大进攻向后退却时,出现了大溃败。帝国人口最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丢给了同盟国。1915年的失败是沙皇专制政权灭亡的开端。——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9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争带来了什么客观的进步影响。(6分)【解析】第(1)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反映的是人员伤亡情况,材料二反映的是经济、政治危机。第(2)问应从材料三入手,由材料三联想到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答案】(1)战争使疾病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战争带来了饥荒和贫困;战争使欧洲国家的社会矛盾激化,出现政治危机。(2)战争引起革命,俄国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德国政府和平建议》(1916年12月12日)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做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协约国政府的答复》(1916年12月29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4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较符合实际?(5分)-5-(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概括。第(2)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德国和协约国对当时的大战局势评价分别是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协约国的主张符合实际。第(3)问,双方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德国认为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评价结合各国发动或参加战争的出发点分析。【答案】(1)“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2)不同: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3)责任:德国认为“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评价: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测评1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7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