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1-课题跟踪检测(二十二)祖国统一大业(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出台时才结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的方针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解析:选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的方针,故A项正确。2.“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这段文字应出自()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双十协定》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九二共识”解析:选CA项与台湾问题无关,B项是1945年国共两党所签署的关于和平建国的协议,与材料无关;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故本题选C项;D项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与材料不符。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1984年,___________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使“一国两制”获得了法律效力。“____________”处应该填入的是()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解析:选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于1982年,故A项错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获得了法律效力,故C项正确;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于1999年召开,故D项错误。4.“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歌,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首词的题目应是()-2-A.《中国之歌》B.《回归倒计时感赋》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米字落黄昏”“主权恢复”“遍地荆花”可知是香港回归祖国,故选C。5.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时,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1997年香港顺利地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B.“一国两制”政策的高明C.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英国对香港统治的力不从心解析:选A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中国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6.“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D.贯彻了民主平等的原则解析:选B“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7.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后,有网友题挽联曰:“汪辜两老先后去,九二共识留后世。两岸同胞皆一祖,期盼同唱振兴曲。”网友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九二共识”()A.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B.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D.受到了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解析:选A“九二共识”承认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故A项正确。8.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深情地写道:“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最终使诗中的“等待”变为现实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九二共识”的达成C.香港和澳门的回归D.两岸“三通”的实现解析:选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1979年,主要是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错误;“九二共识”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项错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两岸“三通”的实现使题干中家信的等待变为现实,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3-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摘编自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摘编自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方式”正式公布的时间和文件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而蒋经国主张“积极建设台湾”,从打算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第二小问,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从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两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可得出平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第二小问,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答案:(1)变化:蒋介石打算反攻大陆而蒋经国竭力保台。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改善)。(2)平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7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