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十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纲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主要原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3)具体原因: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3.过程(1)1914—1916年①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法、德、英相继加入。②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③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2)1917—1918年①1917年4月,美国参战使胜利的天平倾向协约国集团。②中国、巴西、利比亚等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全球战争阶段。③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④德军节节败退,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奥匈帝国投降。⑤1918年11月,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退位,新政府签署停战协定。4.后果(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2)欧洲的国际地位相对衰落,美日崛起。(3)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1919年6月,在巴黎召开和会,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2)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相互争夺。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3)国际联盟:1920年,根据《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成立。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被英法所操纵,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4)评价: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②体系内部矛盾重重,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2.《非战公约》(1)主要内容:1928年,美、德、法、日、英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非战公约》,规定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2)历史作用: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内容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实际上所谓的《非战公约》只是一纸空文。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受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3)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4)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2.过程(1)战争爆发和初期阶段: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3战役。(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3.影响(1)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2)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进程;落后就要挨打;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3)历史意义①引起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由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②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③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雅尔塔体系(1)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确立的战后世界新秩序。(2)内容①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④建立联合国。(3)实质:按美苏的意志划分势力范围。(4)评价①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②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该体制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的基础之上,仍然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2.“冷战”(1)含义:是指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2)形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格局的结束。3.缓和4(1)原因①多极化趋势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②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③美苏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困难,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动摇。(2)表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1975年,举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1987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导条约”。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7月美军侵入朝鲜。1950年10月,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2.越南战争:肯尼迪推行“特种战争”,对越南武装干涉。1965年,美国采取“南打北炸”,“特种战争”变成局部战争;“新春攻势”表明越南军民掌握了主动权;尼克松实行“战争越南化”,1973年,美越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1975年春,南越政权瓦解;1976年,越南实现了统一。3.中东战争:经过了巴勒斯坦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六日战争、十月战争等,交战双方认识到这些矛盾不可能以战争解决。20世纪70年代,埃及率先走上了同以色列和解之路。1978年,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20世纪80年代,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但困难重重。4.两伊战争:1980—1988年,两伊进行了八年战争,不仅造成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也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5.海湾战争: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织了由美、英、法等国共同组成的多国部队,实施“沙漠盾牌”计划,向伊拉克发动进攻,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结束。这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标志着高科技局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联合国(1)成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3)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4)作用①成立初期为美国所把持操纵,一度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②20世纪70年代后,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③当代,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5(1)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挑起“冷战”,使世界笼罩着核战争的乌云。②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③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界人民,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2)过程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第一届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第二届大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针对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发表。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主要反对侵略战争。④国际和平年,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3)特点①在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②在范围上具有全球性。③在组织上走向统一,走向跨国行动。(4)作用:对制止战争、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了积极作用,使和平思想逐渐普及。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依据①20世纪后半期,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②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③“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位。(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只有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宁,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更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难民流动等世界性问题。(3)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①少数国家在世界各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③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④地区霸权主义横行。⑤宗教与领土矛盾的激化。一、关于战争的一般性认识6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二、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从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世界现代史 专题十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8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