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真题多维细目表考题涉分考点题型难度设题情境核心素养2019北京文综,41(3)10分考点一非选择题难北京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科学精神:通过建设“美丽家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019北京文综,284分考点三选择题易百年前畅想的画面,如今变为现实科学精神:通过畅想的画面变为现实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2018北京文综,254分考点三选择题0.49“人”字形铁路与京张高铁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建设者攻坚克难中蕴含的哲学道理2018北京文综,274分考点二选择题0.93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科学精神:理解中国建筑“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设计美学和哲学智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2017北京文综,274分考点二选择题0.84熊猫光伏电站的设计科学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17北京文综,284分考点三选择题0.95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树立创新意识2016北京文综,264分考点三选择题0.78某国际学术期刊封面用中国山水画表现科学研究成果科学精神:引导考生从哲学和文化层面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体现了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等综合性要求2015北京文综,244分考点三选择题0.93以谷雨节气为素材科学精神:运用哲学思维思考生活问题北京5年总计次数8次总分38分考点一,1次,10分;考点二,2次,8分;考点三,5次,20分;考点四,未考查;考点五,未考查考点一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的规律 考点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三实践与认识 考点四真理 考点五认识的作用及过程命题规律与趋势01考查内容(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实践与认识。02考频赋分(1)最近几年,北京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频率较高。(2)在赋分上,涉及本专题的高考试题最低为4分,最高为10分。03题型难度(1)近几年对本专题的命题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常与其他专题结合命题)。(2)在难度上,选择题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非选择题一般难度适中。04命题特点(1)试题多根据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境,进行考查。(2)多以文字材料、图片等形式考查。05命题趋势(1)考查内容仍将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主,题型、难度等会保持稳定。(2)仍将以能力立意为主,更加侧重对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06备考建议(1)关注社会生产、生活。(2)本专题高考考查次数较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本专题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两部分,在复习备考中,既要把握宏观知识体系,又要理解微观原理和方法论。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哲学思维。88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223考点一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的规律 1.全面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比较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①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别提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或不可知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比较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或承担者理解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规律(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如何理解规律的概念①“固有”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②“本质”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③“必然”是指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④“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2)规律、规则与定律的比较规律规则定律区别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则就是按照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定律就是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性质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它依据人们的需要而变化,人们可以废除它或者修改它定律是主观的,它是人们的认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得出的一种认识联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方法论要求①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③方法论要求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b.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89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辩证关系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易错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易错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易错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易错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易错5】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易错6】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本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易错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易错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易错9】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考点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续表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对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理解(1)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相互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时,既坚持了唯物主义,又坚持了辩证法,科学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会陷入形而上学。否认物质决定意识,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2)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基础性的,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把两种作用的地位等同起来,就会陷入唯心主义。2.正确理解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就不同的国家、单位而言,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有“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即把一般性的理论、原则、政策与各地区、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2)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就一个国家、单位而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3)总之,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着的。因而,任何客观实际都是当时当地的实际,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着的实际。主观认识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本文标题:(北京市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1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