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代的政治体制中,内阁不是相权的回归,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这一观点认为A.宰相没有实权B.内阁成为法定机构C.内阁地位提高D.皇帝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可知,内阁的地位有所提高,故C正确;明太祖废除了宰相,明代不再有宰相,A错误;内阁是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不是法定机构,B错误;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内阁不是相权的回归,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联系所学明朝内阁的职能、特点分析解答。2.某位同学在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时,制作了下面的学习卡片。请指出卡片中的内容共有几处错误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A【解析】-2-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材料中“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错误,所以错误的地方一共有1处,故排除BCD,选A。3.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团教不和”可知指的是义和团与天主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上述变故,据此可以知道这里涉及到的“内讧外侮”分别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实现的,故排除A;“自强求富”改革开启指的是洋务运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也不合题意,所以排除。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4.“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材料反映的是A.中共一大-3-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可见这次会议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召开的。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故B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是1921年召开的,时间不符,故A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这次会议”可见不是起义,故C项不符合题意;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5.布尔什维克党在《四月提纲》的指引下,深入工厂和农村,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A.推动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出现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响应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答案】D【解析】【详解】《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这是响应《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故D正确;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排除AB;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C。6.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短文《蒋介石死了》。198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要闻版块刊发了《蒋经国昨天病逝》。引发这种报道态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C.“九二共识”的达成-4-D.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设“直接原因”推断这种改变得益于1988年前不久的某件事件,1987年介于当时的形势蒋经国同意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故与大陆对于蒋经国去世的态度起到直接影响故B选项正确;A选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1979年与此事相距甚远,故错误;C选项的“九二共识”的达成在1992年,不符合时间故错误;D选项两岸实现三通的时间是2008年晚于1988年,故错误。7.“会议期间,与周恩来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保持周边的和平环境,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C.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D.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答案】D【解析】从材料“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中可以分析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故D项正确;AC项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8.下图漫画名为《自立》。漫画中,象征英国的约翰牛艰难地行走在高悬空中、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桥对岸山坡上站着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漫画表达了作者-5-A.担忧英国过多依赖美国B.赞同政府拒绝美国援助C.呼吁英美共同遏制苏联D.鼓励西欧国家加强联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自立》”“象征英国的约翰牛艰难地行走在高悬空中、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是援助西欧经济恢复的计划,漫画意在说明英国不能过多依赖美国,应该自立,故A正确;英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B不符合史实,排除;漫画信息没有涉及“遏制苏联”的信息,排除C;漫画信息没有涉及“西欧国家加强联合”的信息,排除D。9.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图文信息说明的是A.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6-C.曲辕犁进一步完善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说明耕作技术的进步,体现了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特点,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牛耕技术普及全国,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女织,B选项排除。唐朝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排除。10.《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B.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C.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发明应该是“水排”,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用水力作为推动力来为冶铁业改进供风技术的一项发明,故选A;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故排除B;水排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冶金材料,故排除C;水排用于冶铁,故不是农用的,所以排除D。11.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7-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可知“南市”指的是草市,材料反映的是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C选项排除。12.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09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B.政府己废除了海禁政策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可知,明朝的海禁政策有所松弛,C选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坚持的政策,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选项材料未体现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海禁政策,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13.15世纪末西班牙国王和水手签订的一份协议:“授予由其亲自发现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和陆地的海军上将头衔;根据卡斯蒂利亚的特权惯例,该头衔是终身的,可继承的和永久的。……可获得辖区范围内财产或商品的十分之一。”这位水手最有可能是A.-8-B.C.D.【答案】B【解析】从材料“根据卡斯蒂利亚(西班牙)”可知,这位水手是西班牙支持的,故A、C项排除;材料“15世纪末”“授予由其亲自发现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和陆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故B项正确;D项是16世纪开始的,故排除。14.“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这里描述的是-9-A.16世纪西班牙的殖民帝国B.18世纪的大规模国际分工C.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20世纪初的世界贸易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美洲和东欧、非洲、亚洲分别以西欧为中心形成原料产地、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的国际分工格局,反映了18世纪工业革命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B项正确。A项,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英国世界工厂地位,故排除。D项,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洲贸易地位日益下降,与题干欧洲为中心的贸易地位不符合,故排除。15.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国家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倍数4.232.62.2A.社会分化正在加速B.商业革命影响深刻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经济水平决定物价【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6世纪末欧洲主要国家的物价上涨快。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导致欧洲白银数量暴涨,货币贬值,出现所谓的“价格革命”,在此过程中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的影响,不是商业革命,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新航路开辟后,大量低价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10-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另一部分是城乡的雇佣工人,他们的工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16.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本文标题: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1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