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评考试试题(I)
-1-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评考试试题(I)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唐代中后期的科举考试,重点看考生能否运用儒家理论、结合历代统治教训,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体现了当时科举A.注重门第高低B.侧重以诗赋取士C.强调品德优劣D.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十二铜表法》的编纂和颁布。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此后A.罗马公民实现了权利平等B.公民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C.罗马法剥夺了贵族的特权D.平民获得制定法律的权力4.“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法令出自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5.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费,应由中英双方商定。这一规定A.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B.损害了中国司法主权C.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D.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6.《资政新篇》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舆论监督政府、选举政府官员,具有初步的民-2-主法制思想。这反映出A.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C.近代中国出现了民主制度D.太平天国性质发生了转变7.某史学家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8.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大变局”的高潮一节,正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这一高潮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9.有一副反映某历史事件的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从中可以看出该事件具有鲜明的A.爱国精神B.自由精神C.民主精神D.科学精神10.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以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次会议A.顺应了国民大革命发展的需要B.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C.修改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D.制定了北伐战争的指导性文件1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一“大胆尝试”是A.发动南昌起义B.召开“八七会议”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完成了长征12.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边区政府采取了“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其目的是A.维护国家统一B.实现团结抗日C.推翻北洋军阀D.改变社会性质13.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已逐渐过时B.马、恩主张放弃暴力革命C.革命理论要适应时代变化D.无产阶级使命已基本完成14.巴黎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这反映了巴黎公社-3-A.得到了法国民众的广泛支持B.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C.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D.否定了生产资料私有制15.1917年3月至11月的俄国,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其斗争结果是A.二月革命爆发B.沙皇专制被推翻C.农民起义不断D.十月革命的胜利16.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余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33.3%;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一变化A.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的结果B.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的结果C.表明了西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D.反映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17.1982年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体现了我国A.民众法律意识提高B.民主制度最终确立C.法律具有中国特色D.法制建设日益完善18.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租借香港期限已满B.香港民众的支持C.“一国两制”方针的运用D.国际社会的推动19.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表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认可B.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C.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居主导地位D.中国积极倡导外交上的独立自主20.下表为《1969—197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该表反映出A.中国国际影响逐步扩大B.中国与西方国家矛盾逐渐消除C.新兴国家力量得到发展D.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占主导地位21.1947年3月,针对希腊、土耳其政府面临的共产主义威胁,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中发表演讲,要求美国国会授权为两国政府提供援助。之后,国会通过了援助法案。这表明-4-A.美苏关系走向缓和B.美苏冷战正式开始C.美国与希土结为同盟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2.二战后,一些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避免介入大国之争,保持中立,为此兴起了A.亚非拉独立运动B.和平请愿运动C.不合作运动D.不结盟运动23.1991年12月,欧共体成员国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规定欧盟内部实行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共同的公民身份政策,统一货币等。这表明A.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C.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D.欧洲国家间隔阂消除24.1989年8月,波兰议会通过决议,团结工会领袖瓦文萨任总理,出现了战后东欧第一个非共产党领导的政府。1990年1月,统治45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告停止活动。同年的总统选举,瓦文萨成为总统。这表明A.波兰的政治制度发生转变B.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的失败C.波兰的社会日益走向动荡D.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非法组织25.21世纪初,国际形势继续走向缓和,但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局势令人担忧,如中东地区的动荡。这表明A.战争和动荡是主流B.恐怖主义是最大威胁C.世界和平任重道远D.霸权主义占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美国的建国史是先有各州,后有联邦,宪法就不得不尊重各州已有的权力。除宪法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如外交权、宣战权等)和明确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如外交、铸币等)外,其余权力皆由各州保留;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有行政权,联邦法院有司法权。国会制订和通过法律,但需要总统签署才有效,而且国会还可以对民选的总统和终身任职的联邦法官提出弹劾;总统是最高的执法官员,又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总司令,他可以对外订立条约,任命重要外交官员和联邦法院法官,但都需要国会参议院批准;联邦法院在后来争取到了解释宪法的权力。——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材料二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其主要内容:第一,以“国民革命”的手段推翻作为“恶劣政府之根本”的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代之以“自由、平等、博爱”-5-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第二,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规定国家政权由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和法院组成;第三,采取了资产阶级宪法中的民主自由原则,确认了私有财产得到保护;第四,在国家体制上,采取内阁制,规定大总统颁布命令需要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第五,约法修改须经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总统提议经由议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人数四分之三的决议,方能增改。——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政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计的国家体制与美国国家体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美国长期以来支持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始终没有放弃对逃亡台湾的蒋介石政府之承认,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以及阻挠新中国取代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权。由于共同意识形态纽带,中国共产党一直把自己领导的中国革命视为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选择“一边倒”的方针,在东西方“冷战”中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这一边,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较量。——摘编自刘山等主编《中国外交新论》材料二关于中国和印度所协议的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各项原则,即(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发展变化的认识。(6分)-6-28.某校高一成立三个历史兴趣小组,以“世界格局的变化”为课题,分别搜集了以下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根据他们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甲组同学搜集的资料:乙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摘自《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1983年7月28日)丙组同学搜集的资料:-7-(1)根据甲组同学搜集的资料,自拟一个研究主题,并予以简要说明。(6分)(2)根据乙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提取一项有关世界形势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6分)(3)根据丙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特点。(4分)-8-
本文标题: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评考试试题(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