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1会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二历史(文)考试范围:必修三1-5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1.《孔氏祖训箴规》对孔子后裔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子孙为官者,凡遇民间诉讼,必当理性判断,不愧为良吏;读书明理,做一名谦谦君子。这些要求A.表明儒家重视仁爱立德修身B.保证了孔子后人道德品质的高尚C.倡导世人为做官而读书明礼D.强调依靠人伦情感维护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子孙为官者,凡遇民间诉讼,必当理性判断,不愧为良吏;读书明理,做一名谦谦君子。”可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体现的是仁爱忠孝;崇儒重道,好礼尚德体现的是立德修身;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体现的是节俭持家和重义轻利;子孙为官者,凡遇民间诉讼,必当理性判断,不愧为良吏体现的是为官公正。据上分析可知儒家重视仁爱立德修身,A正确;这些要求不一定能保证孔子后人道德品质的高尚,B夸大其词;据材料可知,不仅子孙为官者,而且在社会上的各种身份应该如何去做,都有明确的要求,C片面;据材料可知是对孔子后裔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提出要求,而不是强调依靠人伦情感维护社会秩序,D与材料无关。2.有学者用一关系式说明墨子的思想,“仁+仁+仁……=兼爱”,这就说明“兼爱”和“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等差的“别爱”和“偏爱”在墨子看来,就是“不爱人”。该学者意在强调墨子的“兼爱思想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答案】D2【解析】【详解】据材料“仁+仁+仁……=兼爱”,这就说明“兼爱”和“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等差的“别爱”和“偏爱”在墨子看来,就是“不爱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墨子的兼爱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是针锋相对的,D符合题意;A错误;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道家思想,与材料无关,B错误;据所学可知,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故C说法错误。【点睛】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仁爱思想主张是针锋相对的。3.“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被今人称作是展现儒法之争的著作《盐铁论》认为:文学与贤良代表儒家,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中用“法家”一词指代法令或法律专家。据此可推知,法家A.与儒家对立而失势B.思想内容较庞杂C.因提倡法治而闻名D.在先秦并未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韩非在历史上具有多副面孔,既有法家的面目,又有道家的面目,还有儒家的面目,这说明法家思想内容较为庞杂,故选B。法家是否得势取决于统治者的态度,与儒家无关,排除A;材料并未讨论法家的核心论点,排除C;材料并未讨论法家出现的时间,排除D。4.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3【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先秦诸子思想中,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①体现的是商鞅变法的,是在严酷的法律制度下出现的状况,与实际情况相比显然夸大,因此①排除,②③④都提现了儒家和谐社会的思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5.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家认为,周武王伐之时,有火德的祥瑞,周是以火德受命天下的,代周的应当为水德,秦朝统一时间太短,不能算作统一,而汉就是以水德受命代周的。这反映出汉代儒者A.极力宣扬君权神授观念B.利用神学以论证统治的合理性C.尚未打破对鬼神的崇拜D.神化儒学以巩固儒学独尊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汉代以水德代火德受命统治下天,反映了董仲舒借用阴阳五行学说宣扬汉代统治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君权神授理论,排除;C项,题干中未体现汉代打破鬼神崇拜,排除;D项,题干内容未体现出神化儒学,排除。6.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唐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北宋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4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故答案为D项。A项,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是理学形成的外因,排除;C项,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不能体现“新”,排除。7.宋代理学家吕祖谦说:“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具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低)升高,自近及远……”下列言论与这一说法意思相近的是A.“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D.“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答案】D【解析】由材料“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具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低)升高,自近及远”可以得出,其强调为学应该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与朱熹的格物致知相似,D符合题意;没有涉及认识论的内容,A不正确;BC属于心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方法论有所掌握,朱熹主张穷理的方法为“格物致知”;陆九渊则主张“致良知”,结合材料内容加以选择即可。8.黄宗羲认为,一个人出来当官,做君主的臣子,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義主张A.平等的君臣关系B.臣子与君主持相同意见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做臣子“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可以看出黄宗羲主张君臣之间是“师友”的平等关系,反映了黄宗羲主张君臣关系的平等。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君臣关系的平等,而非持相同的观点。故B项错误;黄宗羲否定君主专制,但是并没有否定君主制,故C项错误;黄宗羲的主张仍属于5儒家思想,并未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故D项错误。9.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是希腊最著名的神圣之地。据说,神殿的石墙曾刻有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和一个神秘的大写字母“E”。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国王克罗伊索斯与波斯王居鲁士进行战争时,派使者去德尔菲神殿请求神谕。这一次,克罗伊索斯讨来的神谕说,有一个帝国将会陷落。克罗伊索斯于是断定波斯帝国将会灭亡,便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吕底亚大败,亡国之君克洛伊索斯至此才明白德尔菲神谕的真正含义:准备出兵攻打别人的人,自己却遭到了毁灭。真是没有认识自己啊!对此解读正确的有①吕底亚与波斯的战争推动希腊文明进入“古典时代”②希腊城邦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殿的神谕③“认识你自己”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④“凡事勿过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古典时代指的是公元前5—4世纪中叶,故①不符合材料信息;“吕底亚国王克罗伊索斯与波斯王居鲁士进行战争时,派使者去德尔菲神殿请求神谕”说明希腊城邦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殿的神谕,故②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③错误;“凡事勿过度”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故④正确。故②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10.15世纪,欧洲美术创作中以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作品,充满着温情主义的精神。这一时期所画的圣母形象娇憨、妩媚、宗教气息完全消失,而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作品也是揭示人的完美形象与纯洁高尚的精神品质,体现对人生幸福与欢乐的狂热歌颂。这表明当时A.宗教改革运动如火如荼B.摆脱神学束缚成为共识C.民主与科学观广泛传播D.人文主义影响日渐深入6【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以宗教故事和传说的作品,由原来的呆板宗教气息变成温情为主,歌颂人生幸福与欢乐,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影响日益深远,答案为D。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和神学束缚,排除AB。民主与科学的传播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C错误。11.有学者在评价西方某思想家的著作时说:他这篇“简短的论文”不仅“可供采择”,而且变得家喻户晓,人们一谈到“自由平等”,一谈到人民是“国家的主权者”,人民的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就要从他的《》中寻找依据,就要用这本书作为他们推翻君主专制和建立民主制度的理论武器。这本著作是A.伏尔泰的《哲学通讯》B.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D.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人民是‘国家的主权者’,人民的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作为他们推翻君主专制和建立民主制度的理论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主权在民”思想,是卢梭的主张,故选C;伏尔泰的《哲学通讯》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并没有宣扬“主权在民”,故AB排除;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宣传进化论,故D排除。12.中国古代数学家大都把自己的数学研究与《周易》、《周礼》的“九数”以及儒家的“六艺”联系在起。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所撰《九章算术注》的序中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A.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B.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C.汇集诸子百家的精华D.与商品经济繁荣有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古代科技著作存在拟经化的特点,体现了儒学成为正统以后对7科技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B、D两项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13.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希帖”是行书的代表作。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收放自如。故答案为A项。B项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是篆书的特点,排除;C项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是楷书的特点,排除;D项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是草书的特点,排除。14.某博物馆建周、汉、唐、宋文化展室,需选择一些具备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信息作为时代标签。下表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司使闽粤棉布米芾《蝶恋花》②江南道均田制立井水车欧体③“内朝”五都五经博士《四民月令》④世官制“国有六职”金文《生民》A.①②③④8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司使、闽粤棉布、米芾等是北宋的历史信息,江南道、均田制、立井水车、欧体是唐朝的历史信息,“内朝”、五都、五经博士、《四民月令》等是西汉的历史信息,世官制、“国有六职”、金文等是西周的历史信息。由此可知,④③②①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15.胡适曾提到自己名字的来历:有一天早晨,我请我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说“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二字。这个情况可以反映当时A.“进化论”的影响B.民族主
本文标题: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