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含解析)
-1-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2019学年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必修)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指导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问说法错误的选项。A表述正确,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二者的统一。B表述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具体的指导。故选B。C表述正确,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表述正确,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表现在: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④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不能认为哲学能取代具体科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C.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D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A不选;B、C都不是哲学的基-2-本问题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D。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下列反映这一思想的是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气者,理之依也C.物是观念的集合D.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答案】B【解析】【详解】“气者,理之依也”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项与题意相符;AD项均强调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4.从哲学上看,漫画《大话》中的观点——“每天早晨总是我把太阳叫出来”与某品牌手表的广告语“时间因你而存在”A.都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D.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答案】B【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从哲学派别上看,二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的根本属性D.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一切东西,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强调的是: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运动,A强调的是物质,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是派生物。所以本题选C。6.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飞矢不动D.无动无静,无静无动【答案】C-4-【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观点是绝对静止的观点,C体现的是绝对静止,否认运动的观点,符合题意;A、B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否认静止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C。【点睛】理解运动与静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7.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只有保持静止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事物促进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适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的特殊状态,B是错误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错误;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事物促进的发展,D是错误的。8.“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体现的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A、B强调的是事物都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C体现的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5-D。【点睛】理解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9.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C.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答案D正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因此A不符合题意;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BC不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10.我们常见的柳絮纷飞,在诗人笔下却是“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A.客观实在性B.主动创造性C.直接现实性D.目的计划性【答案】B【解析】【详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我们常见的柳絮纷飞,在诗人笔下却是“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适合题意,排除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A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6-11.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的特点。A.社会历史性B.主观能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能造长城去防御敌人,但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这说明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符合题意;B、C、D都不是社会历史性,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A。12.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B.不怕慢,就怕站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D.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说明了理想,志向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不体现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相符,D选项正确。A、B、C选项均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排除。选D。13.林语堂说:“人生在世,幼时以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懂,中年又以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懂。”人在一生中思想上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认识具有反复性B.认识是—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C.认识具有无限性D.作为认识基础的灵感稍纵即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在一生中思想上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个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7-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A适合题意;认识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B是错误的;C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认识的反复性14.党的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党诞生以来第17次修改党章。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看,党章修改体现了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C.认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看,党章修改体现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B符合题意;AD不是认识论角度,排除;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错误;故选B。15.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大学》这一思想反映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事物之间存在联系,联系是普遍的,A正确且符合题意;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当部分以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属于引文型选择题,它是依据引文作为背景设置。此类选择题一般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领悟的能力,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考查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对考生理解能力上的要求却较高。解答引文型选择题应注意准确获取-8-引文的有效信息,认真读懂引文的中心意思或主旨。第二步要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迁移。第三步利用做选择题的常规方法,对照干肢来解题。16.下列说法中所蕴含的哲理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致的是①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②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④牵一发而动全身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B【解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整体其决定作用。①④体现该哲理,符合题意;②体现整体影响部分,不符合题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不到事物间的联系,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点睛】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
本文标题: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