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推动诸侯扩充疆域C.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D.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3.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A.宗法制的影响B.分封制的影响C.世官制的影响D.郡县制的影响4.汉代规定,祭祀时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如图),这种服饰上的特殊规定突显了A.皇权独尊的地位B.汉代服饰的华美C.礼仪制度的完备D.汉代国力的强盛5.《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①,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②,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③,创国基。……太祖兴,④,号洪武,都金陵。A.①除隋乱②始诛纣③国大明④嬴秦氏B.①始诛纣②除隋乱③国大明④嬴秦氏C.①始诛纣②嬴秦氏③除隋乱④国大明D.①嬴秦氏②始诛纣③除隋乱④国大明6.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8.《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9.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10.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12.《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在描述奴隶社会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A.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君主和臣民民主协商国事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1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表明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调整C.中国古代并未实现高度集权D.郡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需要14.2016年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B.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15.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A.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B.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C.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D.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16.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17.(雅典)发生了显贵阶层与大众之间长时间的派别之争。要是他们未能交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发展工商业B.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债奴制D.设立陪审法庭18.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19.一位罗马元老在元老院中演讲时的情景,假设它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判断一下,他当时最有可能说话是下列的那句话:A.“为了这个国家的安全与强大,我们再也不能漠视平民的态度与要求了,因此,法律必须被公布。”B.“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能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C.“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D.“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的,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必须被尊重。”20.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诀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C.正当行驶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21.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进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A.发展资本主义B.完善宪政体制C.实行民主共和D.实现自由平等22.某英国首相曾表示:“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但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利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好事。”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B.英国首相与议会相互制约C.议会是否解散决定权在女王D.女王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23.“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英国内阁A.使议会能够有效监督行政权力B.适应了英围宪政发展的要求C.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D.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24.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B.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C.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自身的政治权利25.有人说,1787年宪法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可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她成功缓解了①中央与地方矛盾②大州与小州矛盾③黑人与白人矛盾④南方与北方矛盾。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颁发任何贵族爵位。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这体现了A.共和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27.图2是有关美国政治制度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美国A.中央与地方势力均衡B.两大政党的对峙竞争C.参众两院间矛盾重重D.总统权力受到了限制28.1946年6月,美国国会经过激烈辩论后,通过了中止价格监督的法案。杜鲁门总统考虑到即将在该年11月举行的国会选举,为拉拢选民,断然否决了该法案。虽然价格监督最终还是被取消了,然而杜鲁门却以此赢得了民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杜鲁门总统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违宪B.民选产生的美国总统应该对选民负责C.当时的美国政府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D.美国国会和总统之争降低了行政效率29.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C.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D.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30.“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B.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C.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5分,第2题12分,第3题13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图1.汉初行政图(局部)图2.唐代中后期形势图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按抚使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7分)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在评价
本文标题: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