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据儒家《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由此可知,这种对四民划分的依据是A.职业分工B.等级位序C.知识水平D.伦理分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四民划分的依据使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故A项符合题意;等级位序是四民分工的结果,而非依据,排除B;四民划分的依据是职业,而非知识水平和伦理分殊,排除CD。故选A。2.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地区人地之间的矛盾B.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C.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D.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画像砖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生产的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B项;农业生产的内容并不能反映当时的人地矛盾、田庄的管理方式和土地兼并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3.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2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漕运线路的变化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关,反映的是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故选C项;漕运线路的变化不仅与经济重心南迁有关,也与政治中心变迁有关,A项不全面,排除;国家疆域的扩大不是漕运线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关中自然环境恶化是唐代以前影响漕运线路的原因,唐宋以后经济政治中心都迁移出关中,故排除D项。故选C。4.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A.地主对佃农人身控制减弱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土地私有权没有法律保障D.朝廷对基层管理松散【答案】A【解析】【详解】地主不得阻挠退佃离开的客户,说明宋代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租佃制度,而非重农抑商政策和土地所有制,排除BC项;地主对佃农人身控制的减弱不能说明朝廷对基层管理松散,排除D项。故选A。5.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它使用原料上等,产品大多精美。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B.国家权力的支持C.工匠人身依附的松弛D.优秀工匠的智慧【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生产中不计成本,所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故选B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结构比较稳定,并不是官营手工业领先世界的原因,排除A;CD项是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6.盛泽镇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该镇“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皋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这说明3A.手工业发展促进市镇兴盛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业发展促进专业化分工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明清时盛泽镇由一片荒村发展为繁华市镇,主要原因是因为该镇发展了纺织业,说明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市镇的兴盛,故选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专业化分工的信息,排除C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项。故选A。7.鸦片战争后,社会上普遍认为洋货的出现导致财富的外溢。19世纪70年代,一些人士主张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这种变化表明A.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C.追逐西方货品成为社会主流D.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展开竞争【答案】D【解析】【详解】由抵制洋货到仿制洋货,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这种变化表明中国人开始主张依循市场规则与西方竞争,故选D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传统手工业的衰弱,排除A;“取代了自然经济”和“成为社会主流”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C。故选D。8.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在经营中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这种经营思想的出现A.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B.适应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C.缓解洋务企业的资金压力D.推动近代报刊媒体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思想带有近代化企业管理的特征,明显是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故选A项;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并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企业经营思想和缓解资金压力无关,更不是为了推动近代报刊媒体发展,排除CD。故选A。9.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时间机构法规4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总行1898年农工商总局《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1904年商部《商人通例》《公司律》1906年农工商部邮传部《破产律》《商船工会章程》这些机构和法规A.建构起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证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C.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D.推动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清政府设置的这些工商业管理机构和颁布的经济法规都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设置管理机构和颁布经济法规不一定能够抵制列强经济扩张,排除B项;“短暂的春天”的出现是在一战期间,排除C项;表格内容无法体现推动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A。10.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地区有426家民营工厂和企业迁到四川、湖南、广西、陕西等省。到1942年底,转移到后方的工厂发展到5266家,其中直接服务于军事的工厂有3195家,占工厂总数60.67%。民族工业内迁的主要作用是A.阻止日军对沿海的资源掠夺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C.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D.推动海外华侨投资国内的产业【答案】B【解析】【详解】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內迁有利于为抗战胜利保存物质力量,故选B项;民族工业內迁并不能阻止日军对沿海的资源掠夺,且和扫除民族工业发展障碍无关,排除AC;民族工业內迁并不是为了推动海外华侨投资国内产业,主要是为抗战做准备,排除D项。故选B。11.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有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措施旨在()5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答案】D【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因此需要大批工业战线的技术人才。故答案为D项。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B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根据时间信息“1952年和1953年”,联系当时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和任务来分析确定正确答案。12.建国前,侯化德在临城(今薛城)周边地区做小生意,解放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政府签发给他一张特殊的“股票”《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这张“股票”表明A.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B.国家鼓励股份企业发展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57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这张特殊的“股票”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证明,故选C项;50年代初我国已经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国家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排除D项。故选C。13.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当时A.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B.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农民生产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敞开供应猪肉”、“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知这是在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故选B项;商品的供应并不能证明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发生了改变,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以后,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农业生产自主权扩大无关,排除6D项。故选B。14.如图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A.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B.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普遍认识C.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D.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业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199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超过发展中国家比重和世界比重,说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故选A项;“普遍认识”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图示内容无法体现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衰落,排除CD。故选A。15.据《晚清上海新知识空间》记载,在通商以后的上海,出现了一些新词语,洋行、洋布、洋车、洋房、洋油等日渐流行。这反映出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C.近代国人国际观念居于主导D.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通商以后上海地区新词语的出现说明当时上海的社会生活受到外来冲击,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普遍欢迎”和“国际观念居于主导”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新词语的出现不能证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B项。故选D。16.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拉美一些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美州的发现是“两个大陆的相遇”。这说明A.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B.欧洲与拉美观念冲突难以弥合C.联合国认识问题较客观公正D.历史结论受到不同史观的影响【答案】D【解析】7【详解】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出现不同解读的原因是因为解读者所占的立场和所使用的的史观不同,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内容是从不同角度解读同一事件,并没有体现夸大其词,排除A项;“难以弥合”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联合国认识问题也不一定客观公正,排除C项。故选D。17.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领域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即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这种“单边性贸易”模式反映了A.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B.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C.欧洲开始主导世界经济D.亚洲传统经济仍具有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说明东方在商品制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即亚洲传统经济仍然具有优势,D项符合题意;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西方的殖民扩张,更不能说明东方沦为西方殖民地,排除AB项;“单边性贸易”说明欧洲还没有开始主导世界经济,排除C。故选D。18.从1600年开始,英国先后创建了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许多殖民垄断公司,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于此同时,托拉斯等新的垄断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A.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C.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殖民垄断公司和垄断形式都有利于加强世界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选C项;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不是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结果,排除A;BD项仅符合托拉斯等新的垄断形式,排除。故选C。19.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的公共马车;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地铁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这说明当时的英美A.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C.城市生活促进铁路交通创新D.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答案】C8【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铁路交通的创新和发展都出现在
本文标题: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