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教师:李玉炜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清代学者俞正燮考证:“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上士、中士、下士、府、史、胥、徒,取诸乡贤与能,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血缘世袭是任官唯一途径C.宗法分封已经瓦解D.基层官僚制度已开始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上士、中士、下士、府、史、胥、徒,取诸乡贤与能”信息可知,这说明这一时期大夫以下官员通过上古时代选贤举能的方式产生,基层官僚制度已开始建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早期最高执政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大夫以下官员通过上古时代选贤举能的方式产生,血缘世袭不是任官的唯一途径;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大夫以上皆世族,宗法分封尚未瓦解。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A.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B.淡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2-D.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为了消弭农民的反抗,豪强地主有意识地利用宗亲关系,分化农民,强化了对庄园内农民的控制。东汉豪强地主利用庄园不仅控制地方经济、军事,还控制地方政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土地租佃关系涉及的是土地经营方式,与材料信息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现象有利于强化豪强田庄内部人口的宗法宗族观念,而不是淡化了观念;D选项错误,地主土地私有制涉及的是土地的所有权问题,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浩大、复杂且基本上是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罗马皇帝即使能够改变法律,也只能改变一些细枝末节。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罗马法学体系更加完备B.自然法为立法指导原则C.罗马皇帝重视法律制定D.公民法已经取代万民法【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可知,罗马法体系不断完善,A正确;据所学可知自然法的理念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而材料反映的是“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没有涉及自然法,B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法律的制定,C错误;据所学可知,随着罗马版图的发展扩大,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而不是公民法取代万民法,D错误。4.有学者指出,墨子采用了儒家以仁义为社会生活之起点的思想,但摒弃了以经验存在、具体而特定的“人”为仁爱之源的思路,转为以先验的、抽象而泛化的“天”为来源,为仁义获得普遍意义、成为社会生活法则打开了新的通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墨家的仁义学说易为统治者接受-3-B.墨家因为对儒学的否定而发展C.墨家的仁义学说是对儒家的扬弃D.墨家由此发展成为后世的显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墨子采用了儒家以仁义为社会生活之起点的思想,但将“仁义”的来源由特定的“人”转为以先验的、抽象而泛化的“天”,使之获得普遍意义,这说明墨家的仁义学说是对儒家的扬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统治者对墨家仁义学说的态度;B选项错误,墨子接受并改造了儒家的仁义思想,并未否定儒家学说;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墨家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4-【答案】D【解析】秦朝采用李斯的字体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字体,图片显示字体正是大篆到小篆的过度时期,D正确;隶书是秦朝以后出现,B和C错误;A与材料主旨相反。6.《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这反映了A.天下和合的天下观B.世界意识逐渐明晰C.社会矛盾日趋尖锐D.儒家思想逐渐变异【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王阳明也把天下看作一家,是“天下和合”观念的反映,表达的是和谐的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把天下看成一家,不是明确的世界意识;C选项错误,材料中表达的是和谐的思想,而不是尖锐的社会矛盾;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儒家思想的变异。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昆曲格律严格,-5-文辞古奥典雅,逐渐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京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朝专制主义到达顶峰,社会等级观念并未弱化;B选项错误,昆曲的衰落主要是大众层面的因素,统治阶层的旨趣变化不是昆曲没落的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的改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此时期民众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B.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C.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以官举士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这种选官方式留有汉朝实行的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察举制的痕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考之前“行卷”、“公荐”等形式的存在,这不能说明科考中腐败现象严重;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考之前“行卷”、“公荐”等形式的存在,不能说明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选项错误,唐朝科举考试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明确的选拔人才标准。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在当时有利于A.行省制度在国内外推广B.大都成为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C.国内民族关系和谐有序D.海上丝绸之路向中国西北延伸【答案】B【解析】-6-【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元朝在凡有人居住之地都设置了驿站,往来世界,就像在自己国内一样,这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外经济文化联系,使元大都成为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驿站制度的建立与行省制度的推行没有直接关系,行省制度并未在国外推广;C选项错误,元朝实行民族分化和压迫政策,国内民族关系并非和谐有序;D选项错误,驿站制度的设立与海上丝绸之路没有直接关系,海上丝绸之路并未向中国西北延伸。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雍正五年(1727年),清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B.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违背潮流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D.主户佃户之间的依附关系松弛【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信息可知,明朝时期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较为严密。依据材料中“清颁布新制,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信息可知,清朝时期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变得松弛,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在封建社会佃户和田主是不可能平等的;B选项错误,这体现出明清时期农村中租佃关系逐渐松弛,符合时代发展潮流;C选项错误,此时农村中的租佃关系仍然是封建主义性质的而非资本主义性质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乾隆四年(1739年),贵州古州镇总兵韩勋奏:“(贵州)苗疆向无市廛,近今兴立场市,各寨苗民商贩,俱按期交易称便。”乾隆下旨:“览奏,朕怀诚慰!若能行之以实则将来永远安谧矣。”这反映出清朝前期A.贵州苗疆地区经济获得很快发展B.边疆地区的商业贸易获得较大发展C.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维护边疆稳定D.贵州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央政府管理【答案】C-7-【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朕怀诚慰!若能行之以实则将来永远安谧矣。”信息可知,苗疆的商业贸易及其效果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和鼓励,这说明清朝前期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维护边疆稳定,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能够反映出清朝前期贵州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并未全面的揭示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B选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贵州苗疆地区,不能全面说明边疆地区的商业获得较大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可以体现出贵州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但无法得出是否是开始。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A.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为民而立之君”、“而非绝世之贵”、“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中信息可知,顾炎武将周朝设置爵禄制度的目的解释为“为民”,且天子与获诸爵位的人并没有差别,并非天生尊贵,和庶民一样也要靠劳动吃饭,这体现了先秦儒家思想中重视民众的民本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西方启蒙思想在近代才传入中国,其强调民主、自由和平等,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并不相同;C选项错误,顾炎武并未强调爵禄制度的合理性;D选项错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没有动摇儒学正统地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B.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8-C.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案】B【解析】妇女通过贞节旌表制度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说明该制度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B正确;理学开始束缚女性从宋朝已经开始,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于女性地位提高作用,故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女性光大门楣的机会,与君主专制统治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误。14.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A.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B.“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D.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国王利用自己应有的权力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显然宪法制定并没有阻止王权的滥用,C正确;议会高于王权原则是1689年《
本文标题: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