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1-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神权与王权结合【答案】D【解析】在古代,统治者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卜筮),占卜的官员是神权的代言者。统治者正是这样凭借神权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D项。A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和分封的内容;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到血缘关系。2.读图,与下图有关的分析评论,正确的是注:图中黑点越大、越密集,则表现进士人数越多。A.进士的地域分布与经济文化发展相关B.唐朝后期藩镇窃取了开科取士的权力C.统一局面形成使进士的分布区域更广-2-D.唐朝后期南方社会发展已经超过北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后期比前期南方进士数量明显增多,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南方科举制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只能是给当地带了动乱,扰乱中央的统一,与科举制无关,B选项排除。唐朝后期没有形成统一局面,而是藩镇割据局面,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南宋时期南方社会发展已经超过北方D选项排除。3.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据材料可推知军机处A.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B.成为清朝正式机构C.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D.全面取代内阁职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所掌握权力的重要性来看,乾隆时期的军机处已成为全国的政事中枢,故C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故A项错误;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军机处与内阁六部的关系,排除D项。4.明末清初有人这样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3-【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表明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项,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废除,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D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的时间“明末清初”不符,排除。5.八国联军侵华时,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南方数省督府拒绝参战,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南互保。对这件事的评论,传统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又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得清廷威信扫地,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据此可知,关于“东南互保”的认识A.研究者都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B.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D.后来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传统观点”、后来的研究者以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东南互保”的认识研究角度不断扩大,认识也逐渐全面。故答案为C项。A项,后来的研究者对“东南互保”的认识是肯定的,排除;B项,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的表述不符合后来的研究者的观点,排除;D项,后来学者研究仍然带有主观性,不能说明其可信度的高低,排除。6.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相继制订和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这表明当时A.国民政府和参议会注重廉洁自律B.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注重反腐倡廉-4-C.国民党要借助反腐实行一党专政D.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对建立和完善惩治腐败法规的建设十分重视,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文件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表明当时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因此D选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无关,因此A、C选项错误;B选项不能完整地表述材料中中共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廉政建设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孙中山在1923年元旦发表的国民党宣言中说:“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取独夫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这一论述A.阐明了辛亥革命存在的弊端B.认识到民主革命的依靠力量C.反映了组建国民党的紧迫性D.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基本纲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可知孙中山认为革命要想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国民革命的依靠力量,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辛亥革命的弊端,A选项排除。反映了组建国民党的紧迫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国民革命的基本纲领是新三民主义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8.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图中进军路线好似一个倒着的巨大问号。此次行动探求的重大问题是-5-A.创建根据地B.革命目标C.革命领导权D.革命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地点“长沙”和进军路线信息推知此次事件原本攻打的是长沙,受阻之后先后到达了文家市和三湾,最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推断此事件为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放弃了攻打中心城市,而是改为农村包围城市,故革命道路发生变化D选项正确;创建革命根据地是进军井冈山之后的举措,而非秋收起义之后,故A选项错误;中国民主革命目标,在中共二大时候就已经提出,故B选项错误;八七会议时就已经加强对于革命的领导权,故C选项错误。9.建国初期签订的一份外交文件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该文件A.贯彻了“一边倒”方针B.倡导了“求同存异”方针C.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体现了“不结盟”原则【答案】A-6-【解析】根据材料文字“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件应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它贯彻了“一边倒”方针。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0.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势。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A.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C.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威尔·杜兰特强调的是雅典公民必须保持自由之身和有闲暇的精力及经济基础,体现的是雅典公民权力实现的局限性,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雅典公民的权利范围,A选项排除。民主自由的局限性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B选项排除。材料与审判制度无关,D选项排除。11.18世纪80年代,不管签署的是《邦联条例》还是《联邦宪法》,美国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精英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而是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的转变过程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选择宪法和政体的观念基本不变B.希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C.坚持奉行妥协机制和实用精神D.力图确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体制【答案】C【解析】-7-【详解】根据材料“美国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精英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而是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体现出美国的民主政治是精英妥协的结果,并且都是“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这体现出实用精神,C选项符合题意。从邦联到联邦国家结构形式明显有变化,A选项排除。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的说法不符合题意,B选项排除。力图确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体制的说法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排除。12.严安林在《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一文中指出:“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②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③“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可以看出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的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凡带有②③的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8-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13.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答案】C【解析】据材料“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万民法的产生源于罗马统治者的实际需要,故C项正确;“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说法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故选C。14.据史书记载,1801年,约克郡有70万人民,其中郡议员2人,城镇议员26人。而康沃尔郡18.8万人却有郡议员2人和城镇议员42人。1793年以后,不信国
本文标题: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