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试卷满分:100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反映了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血缘关系,没有体现出分封制和郡县制,故A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故D项排除。【点睛】“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是关键信息。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D.依据能绩任免官吏【答案】D【解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2-料中所谓“公天下”。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答案选择C项。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应该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按照德才察举官员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发生在汉初,故排除C。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答案】B【解析】甲图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便于皇权集中;乙图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集中了皇权,故B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4.“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3-D.设立内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机构,无决策权,C选项符合题意。枢密院在宋朝掌管军事,A选项排除。康熙帝设置南书房,B选项排除。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置内阁,D选项排除。5.清代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A.实际上是清代宰相府B.办事流程严谨且保密C.仅是皇帝的辅政机构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奉上谕”可知军机处只是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要处,是皇帝的辅政机构,故AD错误,C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6.自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1个奥波尔,至公元前327年,每次给薪6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9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B.城邦经济繁荣发达C.重视消除贫富差距D.民主已发展到顶峰【答案】A【解析】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表明雅典政府对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给予鼓励和重视,故A项正确;实行公职给薪制并不能表明雅典经济繁荣和民主发展到顶峰,故BD项排除;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并非解决贫富差距,故C项排除。-4-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从中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公民参政。7.下面为反映古雅典禁止未经批准自杀规定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当时雅典A.公民个人自由受限制B.提倡人们独立思考C.反对人们的冒险探索D.鼓励个人追求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漫画反映出古希腊人未经批准的自杀是被禁止的。自杀是公民个人事情,但是被城邦禁止,显然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选项A正确,选项D排除;自杀被禁止和独立思考无关,排除选项B;禁止未被批准的自杀不等于反对人们冒险探索,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自杀是公民个人事情,但是受限于城邦法律。8.下图中罗马民众围观的是《十二铜表法》。古罗马法学家评价这一法律:“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十二铜表法》-5-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B.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C.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D.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说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审判、量刑从此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9.罗马皇帝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他们逐步形成了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答案】D【解析】由材料“罗马帝国”“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等关键信息可知,罗马帝-6-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万民法。所以答案选D选项。A、B选项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排除。C选项不符合题干中描述的含义。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结合材料的描述,这一时期是罗马帝国时期,而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都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产物,所以本题直接排除A、B选项。结合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选项。10.有人指出,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形成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标志的体系。这一言论A.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B.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C.指出了罗马法得到不断的完善D.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答案】A【解析】从材料“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中可以看出,罗马法对后世的大陆法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成就、不断完善和内容,故BCD项排除。点睛:材料“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反映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1.1742年,英国下院就威尔特郡一场补选是否遭受不法操控展开辩论,首相沃波尔遂借此事提出他对议会的不信任。最终,沃波尔在投票中受挫,事后沃波尔同意从政府辞职。这反映了英国A.议会对首相的制约B.内阁与首相共进退C.责任内阁制已完善D.君主立宪制已确立【答案】A【解析】由于沃波尔对于议会不信任导致自己的下台,说明议会对于首相的制约作用,故A正确;B属-7-于责任内阁的原则;C是18世纪初就确立;D是1689年《权利法案》公布。12.1787年9月17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变。对此,以下正确的理解有。①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②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③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④“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⑤“四肢”指联邦政府,“头脑”指美国总统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是指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制,邦联制下中央政府没有权力,而联邦制下中央政府是唯一的统一的政府,故①④正确,⑤错误。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故②正确。分权制衡原则是中央政府的行政运行原则,与材料无关,故排除③。结合以上,C项正确,排除其它几项。【点睛】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北美独立革命胜利后,13个殖民地组成了邦联,但不久以后就依据宪法组成了联邦制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13.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三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德国A.宰相应对议会负责B.宰相对皇帝负责C.实行君主专制政体D.宰相是权力中心【答案】B-8-【解析】由材料“主政28年的宰相仰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政见不合而辞职”可知,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这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故B正确;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A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的君主立宪而不是君主专制政体,它只是赋予代议制皇帝极大的权力,体现了专制色彩,故C错误;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国家权力中心是皇帝,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宪法规定,皇帝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14.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1年圆明园遭到破坏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D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A.AB.BC.CD.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和法国无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描述是错误的,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引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本题C的表述才是完全正-9-确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15.“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D.“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大国操纵会议,把原本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A项正确。“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提出的,排除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不断侵略中国的背景提出,排除C。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提出“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排除D。所以选A点睛: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是提出的口号是什么,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即可知道答案。16.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B项错误。封建习俗在广大农村地区依旧根深-10-蒂固,故C项错误。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是突出推翻秦朝以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17.毛泽东说:“在五四运动以后…
本文标题: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