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是分封制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扩大,也就是在强调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外传播,没有体现出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问题,故D项错误。2.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对考试通过名额有严格限制。见下表:(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制表)这一现象说明A.考试内容限于程朱理学B.考试人数逐年下降C.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D.精英教育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科举考试州录取率不断下降,这说明了宋代科举选拔人才愈加严格,这体现了精英教育的特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宋代科举考试-2-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录取率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考试人数下降;C选项错误,“必将”一词过于绝对化。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1464年,明宪宗不经正常途径,授予工人姚旺为文思院副使,此为“传奉官”之始,后传奉官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1485年,群臣上疏请求宪宗废除传奉官制度,宪宗有所感悟,罢免五百余名传奉官,一时朝野称快,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传奉官制度的遏制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B.维护官僚政治的平衡C.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D.提升内阁成员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传奉官”指由司礼等监太监“传奉圣旨”任命的官员。“传奉官”的泛滥使政府官僚体制失衡,增加财政负担,故对“传奉官”制度的限制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平衡,故B项符合题意。A项,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说明君权受到定约束,故排除。C项,传奉官多为工匠、医生、宗教、书画、文化等科技与文艺专业人士,且并不干预朝政,故排除。D项,传奉官制度与内阁制度并无联系,故排除。4.梭伦制定的法律规定,当因国事发生内争之时,漠不关心国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人,将丧失公民权利,不能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A.内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B.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C.个人自由高于城邦利益D.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答案】B【解析】材料“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可知,古代雅典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故B项正确,A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立法过程,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是解题的关键。-3-5.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A.扩大了国王权利B.使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C.破坏光荣革命的果实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的规定,使政府大臣的作用得以增强,限制了王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答案为D项;这项法规削弱了国王的权利,A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B项不符合史实;光荣革命为议会限制王权提供了条件,与这一法规的作用一致,C项错误。6.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A.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B.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C.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D.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答案】C【解析】从总统遭到弹劾的流程上来看,涉及到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参与,各个部门按照规章来进行,程序比较严格,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本质问题;B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与史实不符。7.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4-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说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采取的政策,无法体现俄美支持清廷,排除A;B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排除;材料反映出清政府仍然推行中国传统外交,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实质分析解答。8.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使工人斗争富有科学性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可见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的科学性,故选B。A在题干中无从体现。C与史实不符。D虽然表述正确,但不是题干的主旨。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5-9.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A.维护政局稳定B.进行革命动员C.建立统一战线D.培育国家认同【答案】D【解析】巴黎和会对于割让中国山东给日本,引起了国内人们的反抗,说明是民族情节的激发,D正确;当时国人思想并不是维护政局稳定,A错误;革命动员和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B和C错误。10.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提到国民政府、湖南和四川等抗战口号,说明全民抗战成为共识,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抗战艰巨性,排除A;材料得不出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排除B;材料看不出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分析解答。1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6-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別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最重要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利团结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C【解析】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正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都是内政问题,不涉及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等外交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2.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美国此举意在A.巩固殖民统治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C.提升国际形象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美国最高法院……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以这样的实力为基础,美国力图领导世界,故C正确;据材料“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美国若想领导世界,必须先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A不合题意;据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7-营问题,B成错误;据材料可知强调的是国内的种族问题,没有涉及民族独立解放运动,D错误。1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商鞅变法中实行“分异令”,汉代鼓励生育,唐朝“劝勉”早婚共同点是通过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从而增加政府收入。A项只符合汉初,C、D项“兼并”、“改善质量”不能通过增加人口实现,所以B项是正确的答案。【点睛】在农业社会里,人口即劳动力问题是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14.据表可以得出文献西汉商业《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择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汉书·食货志(下)》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史;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商贾不得名田;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A.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B.《史记》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有失偏颇-8-C.《汉书》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最接近事实D.史书记述的矛盾性削弱了其可信度【答案】A【解析】表格“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说明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A正确;B偏颇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最为接近事实错误;D中可信度值得商榷。15.唐代法律规定:“(家庭)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这一规定在当时A.解决了家庭内部经济矛盾B.增加了国家人头税的收入C.客观上增加了自耕农数量D.有利于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分家增加了自耕农的户数,故选C项;财产分配仅是家庭经济矛盾的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人头税是针对人口而征收的税种,分财产不增加人口,排除B项;小农经济不能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值,排除D项。16.南宋时,俗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时期,江南常患粮食不足,所谓“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这一变化反映出A.江南农耕技术的退步B.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C.区域长途贩运的兴起D.江南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江南原先种植粮食改种经济-9-作物,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故D项正确;明清时江南地区农耕技术没有退步,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江南经济结构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区域贸易的发展,故C项排除。17.早先,享用来自东方的茶叶是属于王公贵族的特权。到18世纪中叶,不仅贵族绅士和富商不停地饮茶,而且每一个船工、浆洗工和挤奶女工也都饮用它,茶叶成了他们不可缺离的消费品。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贵族与平民的界限日益模糊C.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D.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中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叶成为英国不可缺离的消费品,饮茶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