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A.公元前三世纪早期B.公元前二世纪早期C.公元前三世纪晚期D.公元前二世纪晚期【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而由于公元前的纪年与公元后的纪年相反,所以“公元前221年”转化成世纪应为“公元前3世纪的晚期”,故C项正确。公元前二世纪早期和晚期均为“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00年”的阶段,故BD项错误。公元前三世纪早期大约应为“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70年”之间的阶段,故A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21年是晚期。2.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从这种认识出发,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唐初经济逐步恢复: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D.“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答案】D【解析】-2-【详解】题干“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的核心意思是国就像一棵大树,而百姓就是树根,如果树根稳固,树才能枝繁叶茂。可见材料的意思是君主要实行修养生息,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发展,故选D。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用人方面的措施,排除A;革新政治是政治方面的改革,排除B;兴科举,以儒为师是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C。3.康熙帝加强民族团结的史实有①南巡曲阜,崇尚儒家文化②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③尊重喇嘛教④册封达赖和班禅⑤设立羁縻府州,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康熙帝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故①符合;康熙恢复开科取士,崇尚儒家文化,故②符合;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册封罗桑益喜(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进一步笼络喇嘛教,故③④符合;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故⑤错误。故选①②③④组合,排除ACD,选B。4.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庄重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C.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答案】D【解析】略-3-5.“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这符合实际情况,在对外战争中,法军每到一处,都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并沉重打击当地的封建制度,加速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变革,但其后期所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题干中的结论是不对的,此题答案为A。考点:一代雄狮拿破仑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实际上主要要求学生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6.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有很多名言,其中“从伟大崇高到荒谬可笑,其间只相差一步”。这句话有可能是在下列哪一次征战途中说的A.1798年远征埃及B.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C.1812年远征俄国D.1815年滑铁卢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拿破仑的某次征战使得法国形势发生重大转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主要目的是切断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排除A;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结果取得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排除B;1812年,拿破仑一世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但是拿破仑因为远征战败而分崩离析,其建立的欧洲秩序很快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很多法国占领的领土发生民族独立运动,故选C;1815年滑铁卢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结束了拿破仑帝国,排除D。-4-7.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讲学时曾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及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对“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巩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完善与周边国家的朝贡体制C.坚持皇位世袭惯例D.改进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答案】A【解析】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影响深远。而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较有作为。B、C、D项都从属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项。8.斯宾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中这样评价拿破仑:“拿破仑一生含辛茹苦,不是为了他自己,不是为了法国,而是为了未来。”这里评价的着眼点是A.拿破仑的人格魅力B.拿破仑的远见卓识C.拿破仑的民族意识D.拿破仑活动的进步性【答案】A【解析】拿破仑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法制精神,加快了整个欧洲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对于拿破仑的评价,应该主要看其对法国或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加以说明,对法国而言,其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其最大的功绩在于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对近代西方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5-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执两用中”和“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可选出结论,D只是孔子提出的主张,B、C两项与本题不相符,因此选A。考点:百家争鸣;蒙昧中的觉醒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比较分析型问题的应对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题型,在学习时尤为注意。10.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公民的生活经历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经常在教堂里做祷告B.他参加了一个刚成立的党派,自由地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政见C.他家里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银行里也有点自己的积蓄D.他响应政府征兵政策,让儿子参了军【答案】B【解析】拿破仑建立帝国后实行独裁,包括限制人民思想。11.1815年,一场决定欧洲历史命运的大决战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0公里处展开。这场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此战即是A.土伦战役B.奥斯特里茨战役C.莱比锡会战D.滑铁卢战役【答案】D【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拿破仑军事生涯中的最后失败是D滑铁卢战役,而C莱比锡会战也是决定拿破仑成败的一场关键战役,这场战役早于滑铁卢战役,最后拿破仑失败,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A土伦战役和B奥斯特里茨战役也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的著名战役,拿破仑在这两场战斗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成为杰出的军事家,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拿破仑点评: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如何正确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也成为我们高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当然还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道德评判标准。12.有位高二的学生为了便于记忆,将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列表整理,请指出他哪项整理错了措施意义A政治改革政府;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B经济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军事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D宗教承认天主教的国教地位实现了法国国教与拿破仑信奉宗教的统一A.AB.BC.CD.D【答案】D【解析】-7-【详解】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拿破仑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故A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上,拿破仑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故B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军事上,拿破仑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故C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教上,承认天主教为国教并应为资产阶级服务,重视科学,鼓励教育,设立学校,但没有实现了法国国教与拿破仑信奉宗教的统一,D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3.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B.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C.“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D.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辛亥革命的史实,A、B、C项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孙中山伟大革命精神的分析是正确的;中国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而非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孙中山找到的。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14.下图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8-A.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B.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C.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甘地倡导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故A正确;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印度棉布不可能自给,排除B;CD两项不符合开展家庭纺织运动的史实,排除。15.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事件是()A.阿姆利则惨案B.向“食盐进军”C.1922年甘地入狱D.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阿姆利则惨案成为甘地于1920~1922年发动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导致印度最终走向独立的直接原因之一。16.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所述铁农具在全部农具的比重,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故B项正确;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是铁犁牛耕成熟的标志,故A项错误;因为缺少其他地区的对比数据,仅仅按照材料,不能判断超过河北地区,故C项错误;材料提供了“河北石家庄”、“辽宁抚顺”两个北方的遗址,不能充分证明“全国”这一范围,故D项错误。-9-17.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答案】B【解析】
本文标题: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