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7页,27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二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由此可知A.汉代庄园本质是一种地方割据B.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程度高C.均田制下农耕生产水平有进步D.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很发达【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割据”,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均田制是国有土地制度,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东汉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不是小农经济,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能治田”“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资至百万”,结合所学汉朝庄园经济的特点分析解答。2.《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B【解析】-2-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特征的是①经济作物发展迅速②开始出现手工业中心③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④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农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作物的种植,故①符合;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达,如纺织业、冶铁业、制瓷业等,但手工业中心在明清之前就出现了,排除②;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繁荣,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③符合;明清时期,我国江南某些地域某些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即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故④符合。故排除BCD,选A。4.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3-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竹枝词》描写了妇女装满蚕丝让丈夫出去卖,而购买蚕丝的是“洋船”。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材料反映了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5.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A.源于价格革命B.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引发商业革命D.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价格革命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无关,排除;C项材料表述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D项抑制商品经济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6.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A.注重资本原始积累B.位于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D.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答案】D-4-【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8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最终导致了英国商业的大幅度地增长。故答案为D项。A项不是材料表述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优越的地理环境不是英国所特有的,排除;C项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7.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英国总人口与城市总人口(万人)年代全国总人口城市总人口城市人口所占比例1520年24012.55.25%1600年41133.5(伦敦22万人)8.25%(伦敦占有5%)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A.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C.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1600年英国早期城市化城市总人ロ33.5万人中伦敦占22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8.25%中伦敦占有5%,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无论在城市总人口还是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中,都体现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故C选项正确。伦敦作为政治中心明显城市化速度要快些但是并没有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故A错误。从表格中的城市总人口看,1520-1600年城市人口增长了将近两倍,并非缓慢增长故B选项错误。自由主义的思想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的,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故D选项错误-5-8.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数目由180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A.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B.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C.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D.率先应用于新兴的棉纺织业【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排除;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题无关,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判断出是垄断组织,结合垄断组织的影响解答即可。9.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主要因为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B.欧洲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C.清王朝统治困难重重D.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清朝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来看,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禁止到后来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清政府统治出现困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松对民族工业限制。故答-6-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出实业救国思想,排除;B项欧洲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不是中国在19世纪末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原因,排除;D项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已经被镇压,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理解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10.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变化B.洋布已完全失去中国市场C.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抵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可以看出中国开始进口棉纱,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叙述中国进口洋纱,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排除;B项完全失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材料叙述手工土布,这与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叙述,正确分析选项得出答案,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11.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7-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几种经济成分。根据所学判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种经济成分。①在1840年的时候力量最大,所以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②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所以是外商企业;③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④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以是官僚资本主义。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迁都重庆,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内迁,并且受到官僚资本的压榨。材料中“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句话正是上述现象的真实写照。所以“火柴大王”指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重庆“大老板”指官僚资本主义。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综上分析可知,①②不符合题意,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①或②,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12.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有限B.经济发展战略符合国情C.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答案】B【解析】-8-【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49年到1952年是我国经济恢复阶段,农业所占比重较多;1953年到1957年是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发展工业,因此农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材料中的数据能够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符合我国的国情特点。故答案为B项。A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自1953年开始,不能反映材料所有阶段,排除;C项一五计划只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项材料未体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国民经济恢复和计划经济建设时期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3.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极想看到绿灯信号。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月,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项符合“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的限定条件,正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本文标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