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范围:必修一和选修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周政体中,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了A.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B.商周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C.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D.商周政权由国人主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民众的建议对统治者存在一定的影响,反映出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而是体现国人对统治者的影响,排除A项;商周时期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国人只是可以提建议,而不能说明其主导政权,排除D项;2.在平定武庚(商纣儿子)叛乱后,周成王、周公旦便将微子启(商纣庶兄)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了西周的王畿之地,并继续担任史官一职。西周这些做法旨在A.拓展华夏文明的空间B.削弱血缘政治影响C.提高史官的政治地位D.稳固西周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在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微子启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西周的王畿之地,西周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微子启和加强对商地的控制,从而稳固西固统-2-治秩序,故选D项;宋地本身属于华夏文明区域,故排除A项;“以殷治殷”利于政权的稳定,并不能削弱血缘政治,故B项错误;微子的儿子烈祖担任史官,并不意味着史官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3.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答案】D【解析】【详解】城墙是在都邑周围建起的用于防御的障碍性建筑,“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体现了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故D正确;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并非经济能力不足和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而是国力强大,文化自信的表现,排除BC。4.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划分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中“消除”表述有误,不能消除隐患,故A项错误;“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是元代行省制,故B项错误;郡县制是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也包括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3-5.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刘邦晚年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晚年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主观目的是确保“刘家天下”,但客观上形成以后的割据势力,形成了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故选D。刘邦在位时期尽管没有出现割据分裂,但这种因素已经存在,文帝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例证,故排除A。汉高祖封王,地方诸侯有世袭统治权,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B。汉高祖封王的变化不能反映出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的变化的主要影响,故排除C。【点睛】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度影响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指郡县制、封国制(分封诸侯王国)并行。6.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4-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反映了衣冠南渡之后,司马家族与地方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相反九品中正制是对曹操时期唯才是举的一个倒退,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不是考试选拔官吏,而是凭借家族势力来选拔官吏,故C项错误。在当时选官重视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而不一定就局限于是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7.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学业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上述举措A.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B.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竖立“科甲功名”牌坊来表扬科举入仕的士人,或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和科举神来命名学校建筑物,这是对科举制的重视,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发展的措施,因此体现不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故A项错误;科举制下地方不可能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轻武,故C项错误。8.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A.强化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完善了科举制度-5-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明初时期进士中榜后,一改以前直接授官的惯例,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种制度使新任官员增加了处理事务的阅历,完善了科举制,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项错误;材料的变化无法体现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排除B;材料是提高官员处理事务的能力,不是提升官员文化水平,D项错误。故选C。9.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可知,宋朝为了防止军队成为将领的私人武装,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过度集中军权,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故A正确;北宋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并非文职官员具有军事理论水平,所以未必能提高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削弱军事将领权力、集中兵权的措施,并非是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排除C;北宋为了分割相权,设立枢密使,故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表述错误,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联系所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分析解答。10.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6-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内阁的阁臣在人员、品级、选派等方面,服务于皇权需要,表现出随意性,没有法定的和正式的规制即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故答案为D项。明朝内阁是秘书机构,不是决策机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内阁的职责权限,排除B项;制约皇权与人员的多少、品级的高低、选派的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点睛】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11.有人总结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东汉末年曹操擅权,唐代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周赵匡胤“黄袍加身”,明代朱棣“靖难之役”等现象为权大欺主定律。权大欺主定律形成的根源在于A.权臣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B.专制主义皇权的高度集中C.皇帝年幼导致了大权旁落D.地方割据威胁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专制主义制度之下,皇权高度集中,大臣等人权力的大小都来源于皇帝。当皇帝给予高度信任时,就有可能使出现某些人权力的膨胀,因此出现了权大欺主的现象,所以其根源是专制主义皇权的高度集中,B项正确;AC都是具体的原因,而不是根源,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权大欺主,D项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点睛】本题主要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皇权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影响。-7-12.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解释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行省制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D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符合史实,故D正确。重农抑商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活动,而不是“禁止”,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与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故B错误;行省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C项错误;故选D13.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8-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军机处的特点。【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处“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得出军机处提高了办事效率。选C。材料主旨不是政府的执行力和规范化,故排除A和B。D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点睛】清朝军机处的职权: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每日接受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旨意拟写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影响:①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权合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到了顶峰。14.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
本文标题: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