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1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1、“谱乃一家之史”。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家谱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3、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4、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A.减少君主决策失误B.削弱丞相权力C.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5、清代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A.实际上是清代宰相府B.办事流程严谨且保密C.仅是皇帝的辅政机构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6、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文献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2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B.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C.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D.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7、《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这个条约,“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也是中国重新起步、从头开始的起点。”这里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8、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下列事件与结果的对应符合史实的是事件结果①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②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③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未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④1937年中国守军进行了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A.①B.②C.③D.④9、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25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5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10、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某次作战的作战计划指出:“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翼、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此次作战A.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11、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政策()A.遵循了八七会议的精神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的改变C.改变了中国的革命道路D.有利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2、计量史学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下3列史学研究的主题较适宜采用这一方法的是A.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效果B.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想解放的作用C.启蒙运动对亚洲近代化的作用D.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3、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但其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这一战略”是指()A.独立掌握革命武装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开展工农武装割据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4、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15、下图有“欧战和会,外交失败”“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文字的档案材料,可用于研究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6、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17、国共两党曾经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4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18、有一材料中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这最有可能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9、“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这段话反映出A.中国面临亡党亡国的危险B.党的工作中心要转移C.解放思想的重要性D.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20、“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1、1986年~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加强立法工作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22、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收集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收集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有关材料C、中国首次展现世界五大国地位——收集日内瓦会议的有关材料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23、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该图中显示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这三次建交高潮()A.都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有关B.都与美国有着直接联系C.体现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D.说明中国实行多边外交24、1990~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新时期中国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5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25、法新社评述说:“改变世界的一周”应该是“改变尼克松的一周”。开罗《金字塔报》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是针对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日正式建交D.中美正式建交26、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下表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能处理国家间的一切关系B.必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C.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生命力D.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27、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A.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D.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28、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曾经是古希腊城邦之一的奥林匹亚点燃,那么下列对古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8至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B.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村社C.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D.希腊各城邦联合组成一个国家29、经过两年的工作,10人法典编著委员会将成文法刻在十二个铜表上,立于广场,公布于众。该成文法的颁布A.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B.废除了贵族特权C.解决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D.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30、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A.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缺陷B.促进了《十二铜表法》的诞生C.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D.说明罗马法只维护奴隶主利益31、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32、罗马法曾经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罗马法A.规定了夫妻财产分配原则B.给予妇女相应的政治地位6C.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D.解决经济纠纷缺乏灵活性33、在古代雅典,主持审判的庭审官依据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向人民陪审团作解释,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A.注重对事实和法律的分析B.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C.形成严谨完备的司法程序D.法律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34、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D.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35、王觉非的《近代英国史》指出:“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此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这里的“固定的方向”是指A.国王仍掌国家行政权和财政权B.议会赢得国家组阁权和立法权C.国王议会分享行政权和立法权D.王权日益削弱,议会权力加强36、钱乘旦先生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以下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发动光荣革命B.颁布《权利法案》C.形成责任内阁D.1832年议会改革37、1691年,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股,该银行为社会集资和私人剩余资金找到了一个去处,在伦敦商人中大受
本文标题: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