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材料反映了A.注重刑罚的原则B.无为的政治主张C.自由平等的思想D.变革进取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可知,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主张;强调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法令措施,这反映了法家变革进取的精神,D正确;A与材料不符;B项是道家思想,B错误;自由平等的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C错误。2.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可知,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折中的特点,兼顾了平民和贵族的利益,B正确;A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梭伦改革兼顾了平民和贵族的利益,并非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特2点分析解答。3.《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河南有六处规模大的铁官,不能说明河南手工业最发达,故A项错误;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是汉武帝以后,而题干时间是汉代,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介绍汉代冶铁遗址在河南分布情况,不能说明冶铁技术成熟,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河南既有铁官且规模大,还有多处的冶铁遗址,说明河南冶铁手工业比较发达,这与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有关,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冶金业的成就有: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③西周晚期出现铁器;④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⑤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水利设施的修建出现了一次高潮,如芍陂、都江堰和郑国渠等。这一现象的出现A.说明井田制开始瓦解B.得益于学在官府的体制C.加快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D.证明当时中国水利技术领先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大量水利工程被修建,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促进诸侯国富国强兵,进而推动社会转型,选项C正确;选项A“开始”表述绝对,排除;兴修水利和学在官府无关,选项B排除;材料未对中西方水利技术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选项D结论,排除。35.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来,秦国依靠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逐步形成了二十等爵制,以军功为拜爵依据,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社会阶层沟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这一制度的实行A.标志着秦国宗法制度的终结B.强化了世袭贵族的等级秩序C.进一步打破了血缘分封制度D.推动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来,秦国依靠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逐步形成了二十等爵制,以军功为拜爵依据”可知,秦国的二十等爵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打破世袭贵族对爵位的垄断,进一步打破了西周以来的血缘分封制度,C正确;宗法制度的终结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A错误;秦国的二十等爵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打破世袭贵族对爵位的垄断,B错误;D与材料无关。6.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答案】A【解析】材料中强调“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并不导致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强化对货币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市场的统一管理,而且加强货币的管理是手段,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接受(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九卿属于外朝,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九卿属官)”“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信息的理解,将铸造权收归中央实质是消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7.《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4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制瓷工匠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如“必看坯胎堪否”“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人窑”,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理解错误;B项和C项都不是材料所表达的主旨内容。8.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A.皇帝的秘书机构B.中央的派出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中书省,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行中书省”作为“行动的中书省”,是指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故答案为B项。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排除A项;行省不具有自治性质,排除C项;行省是元朝统治下的地方行政机构,不是朝贡藩属国,排除D项。9.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说明明代的工匠制度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出现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D.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所改变,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最早出现于私营手工业中,不是官营手工业,排除B。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状5况,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C。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改变,工人有较大的自主权,有利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排除D。10.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的信息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D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1.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下表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时间结果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67年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1918年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1928年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1969年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A.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B.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C.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D.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答案】B6【解析】从表格反映的不同阶层和类别的人群逐渐取得选举权的过程,说明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发展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选举权主体范围的扩大,不是选举权的转移,排除C项;获得选举权并不表明所拥有的政治权力一律平等,D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点睛:本题要从材料反映的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总体进程来把握表现出的特点,不能从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来理解。英国代议制民主呈现出渐进性发展的特点,从材料展示的过程可以较容易得出这一结论。12.据记载,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道光皇帝要求奕经详问英夷俘虏,“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道光皇帝询问的“内容”实质反映了A.晚清政府的封闭无知状态B.两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差异C.道光皇帝的天朝上国观念D.统治者对战争形势的关注【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反映了道光皇帝询问的“内容”是英国女王的私人信息,由此可知,当时道光皇帝持人治观念,而英国当时是君主立宪制,故选B。A项不符合设问限定信息“实质”,排除。C项不能体现道光问话的内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道光皇帝对战争形势的关注,D排除。13.有学者指出,相较于东方,欧洲在中世纪后期处于资源劣势,这迫使它们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取资源,去改善自己在资源分布中的处境。此时欧洲国家为“改善自己在资源分布中的处境”所做的努力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使欧洲到东方的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使西欧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C.使亚非拉地区完全沦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D.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答案】D【解析】7【详解】据材料“此时欧洲国家为‘改善自己在资源分布中的处境’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国家进行了殖民扩张和掠夺,客观上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了世界联系,D正确;“使欧洲到东方的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西欧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使亚非拉地区完全沦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都只是对局部地区的影响,A、B、C错误。14.鸦片战争期间,当地的老百姓有的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有的为英军充当脚夫运送物资,甚至在两军交战之际还有人成群结队地躲在远处看热闹——连英国人对此都难以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清政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B.国民的国家观念相对缺乏C.民族文化共同体尚未成型D.当地老百姓生活相当贫困【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当地的老百姓有的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有的为英军充当脚夫运送物资,甚至在两军交战之际还有人成群结队地躲在远处看热闹——连英国人对此都难以理解”可知,当时中国民众的观念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显然许多人还意识不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B正确;据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对英国侵略军的态度,没有涉及清政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A错误;中国民族文化共同体早在汉唐时期就已形成,C错误;D与材料无关。15.1881年2月22日,马克思在一封信中指出: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材料可以说明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具有偶然性B.巴黎公社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C.巴黎公社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D.巴黎公社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可知,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B正确;据材料“在特
本文标题: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4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