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客观题)一、选择题(共计80分)1.《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材料说明宗法制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可得出主要指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符合题意;宗法制不仅仅调整君臣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宗法制强调的是有血缘关系的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并不涉及到平民,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出现民族纷争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2.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工作就是除了整理奏章,还有监察百官,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2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该时期是指秦汉时期,故B正确;商周时期没有儒家思想,故A排除。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故C排除。隋唐时期不符合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信息,故D排除。4.《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这说明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答案】B【解析】【详解】刘邦尊父体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但刘邦称帝后,其父听从他人劝导,“以尊礼待刘邦”,这说明专制集权制度下天子的权威是第一位的,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主专制,父权应服从于君权,故B项符合题意;刘邦称帝后仍以旧礼尊其父,体现他严守孝道,“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说明其父维护刘邦作为君主的权威,这并不能说明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故A项不符合题意;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遭到严重冲击,趋于崩溃,但宗法观念至今一直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故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只涉及刘邦与其父之间的尊礼问题,并未体现君臣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5.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3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军国大事经过朝议之后由皇帝裁决,这样可以减少君主的决策失误,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反映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选项A;军国大事最终由皇帝一人决策,因此并未削弱皇权,排除选项B;朝议制度并不是民主制,选项D排除。6.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材料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君权神授的思想D.皇权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可知这体现了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故D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建立,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独尊,不是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7.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西周B.秦朝C.宋朝D.清朝【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材料中的“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中“二府”是枢密院、中书省;“三4司”是度支、户部、盐铁司。只有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8.“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可见科举制A.是我国唯一的政治制度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答案】C【解析】【详解】由“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持续”可以看出材料要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A中“唯一”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缓和民族矛盾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维护权威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9.《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慕《起居注》。这些最能说明A.封建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不断加强C清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D.《起居注》严重失实【答案】B【解析】【详解】到康熙帝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表明了皇帝的霸道,说明了皇权的加强,B符合题意;皇帝不学无术,A不符合题意;清代君主的权力也是受制约的,C不符合题意;《起居注》史料不一定不够真实,D不符合题意。10.下表是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官僚贵族子弟富豪平民贫民69.6%6%15.7%8.7%5由表可见,汉代察举制A.削弱了“世官制”B.满足了各阶层利益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D.沿袭了九品中正制【答案】A【解析】【详解】汉代察举制下,平民子弟、贫民子弟与官僚贵族子弟和富豪子弟均有机会得以跻身孝廉,参加到统治阶级中来,可见察举制度削弱了世官制,A项符合题意;该制度下官僚贵族子弟占据了69.6%,故B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官僚贵族子弟占69.6%,它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时间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11.《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穷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以九品官人法为标准B.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C.偏重人才道德品行D.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此人家境贫寒,做官是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之后才进入仕途的,证明唐代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故D符合题意;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的原则是依据门第,A不符合题意;B表述过于绝对化,如唐宋时还有恩荫制选官,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无从体现偏重人才道德品行,C不符合题意。1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6【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项“相位之争”、D项“基本对等”错误,B项开始改变是是西汉武帝时。【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13.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隋唐的中书省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产物,二者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的是宣政院,前者也不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也不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前者也不仅仅为一个单纯的中央决策机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时期中书省、元朝中书省的不同1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这个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是A.为皇帝顾问B.替皇帝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洪武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由“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可知,其描述的是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制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理奏章,故A符合题意;内阁官员不可参与决策,B不符合题意;执行职能属7于六部,C不符合题意;监察百官并非大学士职务,D不符合题意。1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答案】C【解析】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A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即选C项。1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A.占为殖民地B.设立租界C.建立伪政府D.划分势力范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最初在中国设立租借,在租借享有领事裁判权等一些列不平等的特权,是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俨然国中之国。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租界。17.中国近代史写道:“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广州府县这种行为主要是A.按照国际惯例避免国际纠纷B.为了逃避政府的管理责任C.依据《南京条约》附件规定行事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答案】C【解析】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外国人获得此项特权,不受中国法律制约,外国人之间的刑事案件中国不得干预,只好劝他们自行调解,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导致广州府县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故A、B、D项错误。8点睛: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18.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1895年”,地点“台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这引起了台湾当地军民极大不满,自发的组织了多股力量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刘永福和徐骧的部队,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故选D。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平壤战役的指挥者,A错误。义和团是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重要力量,B错误。丁汝昌是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的重要将领,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
本文标题: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5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