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该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2.秦朝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的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共同特点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引起了农民起义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进程3.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B.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C.体现了皇权的神秘色彩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4.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A.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C.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5.唐太宗生擒突厥颉利可汗后,拜其二子为小可汗,外示优崇,实欲分其势也。唐高宗分别册立西突厥的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并令他们各领所部,“赤心向国”。这些举措()A.消除了西北部游牧政权的威胁B.是唐朝国力不足下的被迫选择C.利于分化突厥势力以加强控制D.确保了突厥不再与唐政府为敌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制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7.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平民开展了长期的反对贵族专政的斗争,也迫使贵族做出让步,许多有利于公民权的法案不断颁布,平民的公民权不断增加。这些法案的颁布表明()A.贵族让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B.平民与贵族取得了平等的地位C.平民的不懈斗争是重要推动力D.罗马帝国疆域扩大的现实需要8.凯瑟琳·德林克·鲍恩在《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中这样描述: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的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我们在这里也是一样。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适时妥协的理念B.强调了三权分立原则C.损害了地方各州的权利D.加强了联邦政府集权29.下图所示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第二条1875年2月25日上诉法律第八条第三段补充如下,——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A.建立君主立宪制B.确立共和政体C.否定巴黎公社运动D.阻止保皇派复辟10.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下列对“普鲁土式的宪政”解读正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皇帝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B.宰相要对皇帝和联邦议会负责C.由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拥有较大决策权D.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11.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英、德、美、法B.英、德、法、美C.英、美、法、德D.美、英、法、德12.《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主要原因是()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通商口岸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13.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八国联军侵华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14.“在思考中国的这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其他任何战争的时候,必须明白,中国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而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实际上中国像一个千疮百孔的沙袋,一拳击去,沙子四处飞溅。”作者在此认为中国“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人民缺乏民族意识B.中国军队战斗力涣散C.君主专制体制的落后D.清政府备战组织不力15.下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这幅漫画意在()3A.批评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B.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C.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建议政府应采用灵活的统治策略16.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张謇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推翻清朝统治B.否定了帝制的存在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D.推翻了封建私有制17.1919年6月,天津总商会于罢市之后理直气壮地致电北京政府:“外交失败,以致各地骚然,沪镇等埠相继罢市,民气蒸腾已达极点,中央不惩罚卖国贼,不保护爱国学生,视民气如草芥,甘愿违反民意,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A.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不得人心B.学生运动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C.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D.无产阶级的斗争逐步走向联合18.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规定“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一家的田租借买卖,由他做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这一指示的贯彻()A.利于巩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B.开启了农村根据地的建设C.消除了中共内部“左”的倾向D.推动了国民革命深入开展19.江西这片红色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20.“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立场B.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C.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D.战争的性质21.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4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22.19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客观因素是()5A.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B.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C.原先的理论不适应社会变化D.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23.俄国十月革命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两国不同道路的原因是()A.俄国为工业国,中国为农业国B.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受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表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民主革命纲领B.《共同纲领》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D.过渡时期总路线25.1983年,邓小平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说:“英国人想寻求1997年以后跟中国共管香港,这是我们坚决不能同意的。以主权换治权根本行不通……不要再在治权问题上纠缠,不要搞成中国单方面发表声明收回香港,而是要中英联合发表声明。”此话旨在A.设定香港自治的底线B.丰富“一国两制”内涵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D.表明收回香港的决心26.史学界认为:“日内瓦会议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地。”“新天地”主要是指()A.以发展中国家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D.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27.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C.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9.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30.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路线和政策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C.民族矛盾尖锐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障碍6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该题共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31.(20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下列是一组有关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目前遗迹尚存的就有酒神剧场和埃庇道鲁斯剧场等。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砖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利用了声学和光学原理。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伯利克里改革时期鼓励公民观看戏剧并发放“观剧津贴”。材料二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进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听席观看议会进程。丘吉尔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材料三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
本文标题: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5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