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启东市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1江苏省启东市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60分)1.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它的美术性格也带有诗意,使书写者和阅读者同一的运用某种想象力。因而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这表明,此种文字A.符合了士阶层的审美B.促进了官方文字的统一C.得益于青铜技术的进步D.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2.观察下表中的信息。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汉代材料文献汉代设铁官的郡县有45处,设于河洛地区的有7处;弘农郡“有铁官,在黾池”;河东郡安邑、皮氏、平阳、绛等均“有铁官”《汉书》卷二《地理志》“郭况,光武皇后之弟也,累金数亿,家僮四百余人,以黄金为器,工冶之声,震于都鄙。时人谓:‘郭氏之室,不雨而雷。’”《拾遗记》卷六《东汉》A.冶铸业较发达B.冶炼工艺精湛C.官府专营铁业D.雇佣关系出现3.“司南”一词出自于东汉的《论衡》一书:“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杓即勺,原句意思:把司南勺放在地上,勺柄会指向南方。由于古书在传抄、刻板等过程都是人工操作,难免出错。在其它一些版本的《论衡》中,“杓”写作“酌”,解释为“行”,将司南解释为古代的司南车而不是司南勺。然而,究竟是杓还是酌?目前仍存在讨论空间,并不足以做出定论。由此可以得出A.司南根本就不存在B.司南应该是指南车C.应重视史料的辨析D.文字记载可信度差4.唐朝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种运作A.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2权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C.有利于控制、削弱相权D.有效完善监察制度5.中国古代早期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珠算运算法编成口诀,大大加快了运算速度。到明清时期,珠算的应用进一步得到普及和发展,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多次被翻印改编,时人谓“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若业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明清时期珠算的发展得益于A.商业发展对实用算学的追求B.科举制提高对算学的重视C.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普及D.经世致用思想的广泛传播6.梁发芾在《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一文中讲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珠江北上之时,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不得民心B.近代中国国民国家意识淡薄C.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D.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7.1872年8月,容闳带领清朝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远赴美国开启了中国留学运动的先河。当时无人愿意将孩子送到国外,有人建议到广东等国人习惯出海的地方招收学员。在当地官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有些穷苦人家同意将孩子送到海外。但是为了防止纷争,官府要求家长签字画押,写下孩子的“卖身契”。这反映出当时A.洋务运动放弃“中体西用”B.沿海地区发达开风气之先C.人们契约意识不断增强D.社会大环境仍旧比较封闭8.19世纪80年代,在广东某县发生了千余名手工缫丝工人捣毁某蒸汽丝厂一事。事发后,知县张贴官府告示:“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这说明A.技术落后制约民族工业发展B.近代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3C.近代企业在发展中阻碍重重D.地方政府极力保护小生产者9.民国初年工人罢工统计表,据此推论准确的是时间罢工主要诉求1912年至1915年12月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1916年至1919年5月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政府卖国、抵制日货A.无产阶级成长为民主革命转型创造条件B.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工人阶级强烈反抗D.中国资产阶级以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0.国民政府在1936年国防计划中就重要的工矿企业学校、机关内迁等提出了积极的设想。计划中规定各重要工厂、学校均应设法迁移于根据地或总根据地。依照这一计划,在次年战争爆发时才演出了中国现代史上宏壮的工矿企业、重要学校机关大规模西迁的一幕。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在抗战准备阶段做了一些实际工作B.对保护国家经济、教育、科研命脉功不可没C.坚持抗战及维持大后方物质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D.彻底改变了国统区社会、经济、教育的落后面貌11.1952年,国家组织大批农业劳模赴苏联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参观访问。回国后,他们在媒体上以问答方式介绍访苏见闻。具体问题如下(摘选)1.集体农庄到底什么样?有多大?谁来管?怎么做活?2.用机器种地到底是怎么个好法?会不会伤庄稼?机器贵不贵?3.干活都用机器,牲口怎么办?有没有人失业?4.集体农庄收的东西怎么个分法?一个庄员一年能分到多少东西?5.农庄里有人不好好劳动怎么办?庄员还有没有私有财产?这反映出,当时我国A.民众对苏联的生活无比地向往B.采取有效策略为合作化做动员4C.建构意识形态以巩固新生政权D.工业化原封不动照搬苏联模式12.据以下史实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时间史实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A.都是“文革”时期的科技成果B.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稳定关联不大C.标志我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D.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成就显著13.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迄今已经历的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每个周期末,中国外交会出现战略性调整。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个周期特点是中国谋求独立和主权完整B.第二个周期特点是中国艰难地走出闭关自守C.第三个周期特点是中美建交一切分歧均解决D.中国外交周期变化是内外因素相互联动的结果14.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的宗教崇拜变得越来越温和。这一时期从最初不受约束的崇拜成为完全被城邦驯化的一种宗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移到了城邦,仪式的性质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彰显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A.城邦对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控制的加强B.有些学者把对自然的关注转向人类社会C.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D.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15.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文艺复兴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然后进一步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宗教改革对人民觉悟的提高表现5在A.让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生活幸福B.使欧洲人放弃对教会的信仰C.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D.追求人权平等构建理性王国16.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时期流行词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新教17、18世纪革命、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可能是A.工厂制、社会主义B.理性、危机C.进化论、人文主义D.垄断、罢工17.14世纪后期英国议会取得了弹劾政府大臣的权力。“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弹劾权由盛转衰。1805年后,英国议会再未实施任何弹劾。“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弹劾权逐渐衰亡的主要原因是A.分权制衡体制的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C.议会政党政治的实施D.责任内阁制度的确立18.1921年始,苏俄大部分文化艺术企业被取消并收归国有,但是允许私人或集体电影企业的存在。为了利润,一些私人电影企业以少量的资金到外国购买现成的影片,结果导致了庸俗化的外国电影广泛上映,助长了上层建筑领域资产阶级思潮的泛滥。“电影实际上已成为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教士或是劳动群众的腐蚀剂”。1923年俄共(布)十二大后,苏联开始生产自己的电影。这一历程表明此时的苏俄()A.新经济政策已经彻底废除B.政府重视意识形态的影响C.文化市场受到西方控制D.文化宣传成为中心工作619.外国学者认为:“某组织代表了地区权力,而非国家权力。它削弱了其成员国的主权和传统的政府职能,例如对本国货币和边界的控制权。另一方面,该地区的政治仍然主要以国家为主。在一些国家,抵制某组织的政策已经成为国内的头号问题。”据此可以判定该组织为A.联合国B.世贸组织C.欧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世界末日钟”是一个象征性的警世之钟。1947年,在科学家的推动下,“世界末日钟”被安放在芝加哥大学的校园里。“世界末日钟”只在表盘左上方15分钟的范围内有刻度,零点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指针离零时越近,表明危险性就越大。根据全球风云的变化,1947年至2017年“世界末日钟”进行了20多次调整(如图),由此可以得出70年间世界局势的情况指针距离零点调整统计表(1947——2017)A.世界局势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越来越危险B.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世界局势呈现前所未有的缓和C.美苏冷战的开始造就了20世纪50年代的和平D.美苏军备竞赛升级是导致世界局势紧张的唯一原因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24题10分,25题10分,合计60分)21.(14分)欧洲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初的中国与西方,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但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效法西方的新文化运动洪波涌起之时,国人却发现西人也正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反省自己的文化。缘是,就中西文化而言,国人面临着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二次理性选择:第一次是要求摆脱“天朝大国”的虚骄心态,选择“师夷长技”即学习西方;7这一次则是要求摆脱盲目崇拜西方的心态,选择自主发展,以实现民族的真正觉醒。材料二19世纪末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尤其是经过一战的创深巨痛,西方人开始普遍反省其自身的近代文明。其中,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结出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善果,固然是代表了此种反省的一个重要取向;但与此同时,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取向:反省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强调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破产和主张社会革命论不同,他们从认知“理性破产”出发,主张恢复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尊重,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材料三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对欧洲现代思潮的变动,尤其是反省现代化思潮的兴起,其观感如何,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他们对此有所了解,但因价值取向不同,未予重视。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借重与杂糅欧洲非理性主义的某些观点,以彰显新文化运动的旨趣。——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都出现反省自己文化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以来西方反省自身近代文明的两种取向,并比较两种取向的异同。(5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主将们明知“科学”并非万能却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科学”的旗帜,这一耐人寻味的问题说明了什么?(3分)22.(1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充分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之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谓善治,是指良好的社会治理。关于如何实现善治,《群书治要·傅子》中讲:“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材料二当代西方著名伦理学家麦金泰尔指出,无论道德原则设计得多么具体和完美,如果人们不具备道德品格或美德,这些原则就不会起作用。通过学校教育进行道德教育,是中国治理的一大特色。古代的君王,无不把教化人民作为治国要务,设立太学在国都推行教化,设立庠序(地方学校)在地方教化人民。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特别重视对官员的品德教育。另外,在各种制度建设中,中国古代特别重视人才选拔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考试制度、8教育制度,并在人才选拔中秉持“爵非德不授,禄非功不予”的准则,
本文标题:江苏省启东市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5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