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IS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一、单选题24.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国家。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由此可知()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B.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C.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25.宋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这反映了当时()A.门第观念的淡化B.社会控制程度有所松弛C.社会阶层的流动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26.雍正帝刷新了古代历朝多项纪录,他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他在位五千多天,仅批阅过的密折便超过十六万件,平均日批三十多件。雍正帝的做法()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意在加强中央集权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是勤政爱民的表现27.下表是中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2(1)组织并巩固苏维埃中央政府,以此作为号召群众与国民党政权相对抗的一面旗帜;(2)使红军强大到在将来依照军事、政治的环境而能够占领一个或几个工业的、行政的中心城市;(3)把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浪潮扩大到新的区域去;(4)加紧组织和推动城市工人的大规模政治斗争。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A.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强化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D.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28.下图反映了1932年~1934年间我国棉花总产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这一状况()A.促使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的结果C.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29.下表香港“精武”系列电影中虚构的民族英雄“陈真”形象《精武门》(1972年)穿传统短布衫,狂野不羁;为师父报仇,击碎“东亚病夫”牌匾。《精武英雄》(1994年)穿中山装,留学日本;为师父报仇,交日本友人,同日本女孩恋爱。《精武风云·陈真》(2010年)穿西装、抽雪茄、钢琴弹奏《国际歌》;曾参加“一战”,回国后加入地下组织同日本军方斗争。据上表可知()A.时代变迁影响民众文化消费心理B.“陈真”形象的艺术品位愈来愈高C.影视作品提升了民众的历史素养D.影视作品愈益重视还原历史真实30.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香港繁荣稳定。这说明()3A.香港《基本法》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实际应用B.香港《基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香港可依法保持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D.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本质上一致性31.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你认为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的哪一缺陷()A.民主的范围B.民主的性质C.民主的参政方式D.民主的组织形式32.德皇威廉一世因其行宫前一破旧磨坊有碍观瞻,与磨坊主商议将其拆除并予以补偿,但遭拒绝,遂派人强行拆之。磨坊主不服起诉至法院,法院以侵犯财产权为由判决皇帝恢复磨坊原状并赔偿其损失,威廉皇帝履行判决。后此磨坊成为德国宪政的一个标志。由此可知此时()A.德皇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B.德国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公民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D.遵守法律成为社会的共识33.口号一般文字简短,表达明快,并具有宣传鼓动性。下列关于苏联(俄)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政策言论,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②“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③“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④“粮食税就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④①③②D.②③①④34.“口红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理论。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这一理论()A.反映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经济走出低谷C.体现了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措施D.反映民众危机中淡定从容的心态35.某一流派的作品,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其描写重点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他们美化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与资本主义对立。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4A.《十日谈》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老人与海》二、材料阅读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1933年3月,即罗斯福总统刚刚上台执政的前几个月,由于大萧条带来的贫困,退伍军人要求补偿金的大军开始向华盛顿汇集。到了5月,就有大约3000人住进一座“帐篷城”,这是罗斯福总统命令军队在华盛顿郊区一处废弃的要塞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在白宫的安排下,国家新的第一夫人艾莲娜·罗斯福冒着风雨、踏着泥泞来到这些退伍军人之间,参加他们的歌咏会。一位退伍兵这样说:“胡佛派来军队,罗斯福派来他的妻子。”到1933年6月,约2600名退伍兵接受了罗斯福总统“新政”提供的工作。——摘编自《向华盛顿进军事件》材料二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此外,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三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极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等著名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材料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冋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摘自《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美国民主制度遇到的危机,并简析罗斯福是如何应对这次危机的。(9分)5(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救助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政治人物的图片和相关信息。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时间封面人物文字说明1924年吴佩孚(图一)1924年9月8日,《时代周刊》封面的首个中国人出现了。他就是当时的军阀吴佩孚。1924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看来美国人也很关心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1942年蒋介石(图二)先后四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图二是1942年6月蒋介石第三次上《时代周刊》。封面上蒋介石意气风发,美国人中立的几年还是等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而被迫参战,多了一个实力强大的盟友,蒋介石心里乐开了花。1950年毛泽东(图三)图三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泽东。图片基调为红,蝗虫是美国对中国人的蔑视。内文如此描述:“4年前他还蹲在荒凉的西北延安的窑洞里。而上周,他却住在北京的宫殿,……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1971年周恩来(图四)先后六次登上《时代周刊》,图四是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当时中美关系正处解冻期,中美都看到了和平友好的希望,当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会谈。61979年邓小平(图五)先后四次登上《时代周刊》,图五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时代周刊》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据人民网·国际专题《看走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人》等从上述图文材料中选择一个或两个以上人物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提出有关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进入“丰裕社会”时代。同时,其社会结构也从生产主导的工业社会向消费主导的后工业社会转变。物质的丰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两极分化、种族歧视、公共服务缺失、城市衰败、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医疗教育机会不平等等,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对社会繁荣稳定构成了阻碍,通过改革扫除这些障碍,成为势在必行的政治议程。1961—1969年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在政治理想主义的内在动力和激进社会运动的外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掀起了一场史称“伟大社会”的改革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种族平等为宗旨的民权立法;消除匮乏为宗旨的向贫困宣战运动;示范城市运动;医疗卫生与教育改革运动;提高生活质量运动。1968年,代表新保守主义派的尼克松在大选中获胜,不久,“伟大社会”改革夭折。——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伟大社会”改革时代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伟大社会”改革失败的原因。(6分)78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24.【答案】D【解析】随着楚国实力的强大,楚君熊渠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不认可周王朝的爵位,死后不想用周王朝的谥法给自己加谥号,即不认可中原文化,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楚国军事实力如何,并且此时楚国在军事上不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排除A项;周不是诸侯国,并且材料中不涉及征战的信息,排除B项;楚国国力强大,导致出现“不服周”的态度,排除C项。25.【答案】C【解析】据材料进士中榜中平民出身的占比69%,说明科举制使出身寒微的平民子弟有了做官的机会,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据材料“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可知门第观念仍有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进士出身情况,体现不出社会控制程度如何,排除B项;阶级社会里社会成员的身份不可能平等,排除D项。26.【答案】A【解析】据材料雍正帝“建成完整的密折制度,促使内外大臣互相监视”并亲自批阅密折可知,其控制了朝臣,使军政大权掌握在其一人手中,极大的强化了皇权,促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A项;材料中雍正帝的做法是针对中央层面而非地方,因此是意在加强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雍正帝时期已属封建社会晚期,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且当时英国已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强化君主专制已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其做法并未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排除C项;材料中雍正帝的做法能体现“勤政”,但无法体现“爱民”,排除D项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5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