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
-1-历史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分封到郡县制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2.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B[根据材料“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可见政府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即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故选B项。]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C[由材料内容可知唐朝中后期,科举出身的宰相不断增多,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说明唐朝通过科举制选官大大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因而呈现出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故选C项。]4.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A.重视道德修养B.强调格物致知-2-C.倡导知行合一D.主张人性本恶A[材料“殃、罪、恶和辱”等体现了王阳明重视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探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知和行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人本性的探讨,故D项错误。]5.明代苏州府嘉定县种棉多于种稻,征输的漕粮即以售布收入折银征收。这主要缘于当时()A.种棉技术的进步B.货币作用的增强C.赋税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D[“折银征收”反映了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的普遍,这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A、C两项不是“折银征收”的原因,故排除;B项亦是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象不是本质,故排除。]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C[根据材料“严格遵守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选C项。]7.第—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400多人,到1920年猛增到1600人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社会稳定B.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C.巴黎和会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D.山东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恶化B[材料“赴法勤工俭学”人数由400多人到1600人左右,变化的时间点是1920年,结合史实判断,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增多,故选B项。]8.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D[材料“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精准把握,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把农民置于革命斗争的中心,而非只依靠农民,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9.下图为1941年中美两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A.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B.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美国利用蒋介石政府反苏反共D.蒋介石依靠美国围剿红军B[根据材料“1941年”“中美伟大领袖为公理自由奋斗”可知,是二战期间中国积极抗日,赢得了美国的认可,这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1942年1月,故A项错误;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是联合苏联反抗法西斯,故C项错误;“围剿”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D项错误。]10.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C[根据材料“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可知,该方针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4-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B[通过题干中1993年中央1号文件与1984年中央1号文件相关内容的对比可知有以下两点变化,第一,土地承包期的延长;第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故选B项。]12.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A[根据材料可知,三个时期对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不同的论述,特别是南方谈话,强调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故A项正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故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3.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A.制度自信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C.直接民主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A[根据材料“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可知,这些话体现了古代雅典在民主制度方面的自信,故选A项。]14.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A[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5-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故选A项。]15.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该法案的实施()A.完善了议会制度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C.限制了国王权力D.形成了议会专权局面C[《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与材料“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相符,故选C项。]16.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发展成“世界工厂”。这些史实说明()A.代议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B.君主立宪政体适应了英国发展需要C.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霸权基础D.英国迅速崛起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B[根据材料“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发展成‘世界工厂’”可知,英国代议制确立,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说明它适应了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17.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有学者认为是为解决由人民群众购买力低下而造成的危机。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如“通过强大的工会和最低工资法提高货币工资”来增加收入的思想。这些认识()A.只有经济视角的解释可信B.仅仅着眼于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C.未能涉及劳工立法的实质D.有助于相对全面的理解立法原因D[由材料可知,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原因,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有助于相对全面的理解立法原因,故选D项;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原因,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都具有合理性,故排除A项;材料涉及政治、思想领域,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可知,劳工立法的实质是国家干预,故排除C项。]18.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6-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从“打倒沙皇”判断是俄国二月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19.1958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会晤法国总统戴高乐时指出,“欧洲不可以落到只能仰赖于美国的地步”,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欧洲必须“团结一致”。据此可知,阿登纳主张()A.以联合求共同发展B.利用苏联来抗衡美国C.实现法德两国和解D.抵制美国的政治控制A[由时间点“1958年”可以判断这时处在两极对峙时期,材料中阿登纳的主张意在号召欧洲团结,共同发展,故选A项。]20.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1980—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了22倍,占世界各国国内投资比重由2.3%提高到22%。世界经济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B.全球南北问题日益突出C.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技术、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而材料中1980—2000年国际投资的增长,体现的就是资金的流动,这与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2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书·文帝纪》写道:“二千石(指郡太守)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7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