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
-1-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3分,共63分。)1.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C.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D.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2.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经济重心逐渐转移至南方B.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3.研究资料表明,宋代船舶通行于南洋和“西洋”(今印度洋),而阿拉伯商船从波斯湾出发东来时,需在锡兰湾(今斯里兰卡)改换成宋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外交通贸易兴盛B.海外贸易规范有序C.造船及航海技术先进D.对域外文化接纳有限4.中国古代很多手工业技艺都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导致该现象的根源是A.手工业者对技艺进行保护的需要B.政府推行“工官”“匠户”制度C.古代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的影响D.自然经济时代手工业市场非常狭小5.1871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时获得了从上海至天津随漕运货进口税2成的优待: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建过程中获得产品在本地销售“免抽厘金”,这一举措A.保证了近代企业稳步健康发展B.摆脱了列强对近代企业的控制C.利于政府对近代企业加强管理D.提高了民族工业产品的竞争力6.1877年,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伦敦致李傅相》书中提到,“日本在英国学习技艺二百余人,各海口皆有之”,因而希望中国不仅“专意考求兵法”,也应多派留学生“分途研习”西国种种科技。这反映了A.中日战争失败引发国人反思B.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留学主要目标C.清王朝外交领域取得新突破D.近代早期留学在政府主导下进行7.1877年,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伦敦致李傅相》书中提到,“日本在英国学习技艺二百余人,各海口皆有之”,因而希望中国不仅“专意考求兵法”,也应多派留学生“分途研习”西国种种科技。这反映了A.中日战争失败引发国人反思B.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留学主要目标C.清王朝外交领域取得新突破D.近代早期留学在政府主导下进行8.据历史记载,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在国内首创用经理制代替承包制的企业制度,以及低级人员考高级人员的人才录用制度等;穆藕初在德大纱厂建立工程师制为主、工头制为辅的新型体制。这说明近代民族资本家A.重视企业的生产环境B.实现了实业救国的抱负C.关注企业的管理创新D.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9.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确定了在实现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197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中要求“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达到70%”。可随着1980年的临近,这个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更是悄无声息。这一政策-2-A.符合了当时中国农业现状B.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实现C.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明显D.极大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10.承包制深得企业拥护,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仅是一个交租的关系,国企成为租赁工厂。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到1986年底,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比例已达78%,大中型企业已达80%。企业承包制A.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B.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D.增加了私营工商业的比重11.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材料表明A.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C.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D.商品的价格重新由政府制定12.图1为某一时期的世界贸易简图。它反映了A.该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得以确立B.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商贸关系C.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先全球D.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分工格局13.工厂出现之初,三四十个女工挤在没有机器的屋子里。她们实行分工,每道工序一做就是一辈子,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情,变成了这件事情的大专家。上述材料说明A.机器生产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实现B.妇女地位随工厂兴起而不断提高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提高了效率D.工业革命改善了工人的生产条件14.《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以上论述A.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B.阐述了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发展的作用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15.1866年春,伦敦和爱丁堡的制衣工人举行大罢工时,资本家从德国、丹麦招募工人以反制罢工。马克思等呼吁德国工人拒绝被英国制衣厂雇佣,并劝说英国的外出工人回国支持罢工。这表明当时A.工人运动需要走向国际联合B.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无产阶级的组织和思想混乱D.资产阶级试图缓和阶级矛盾16.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学院及实验室开始从企业获得研究经费,开展企业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并持续到21世纪。这表明美国大学A.开始注重科学与技术的结合B.坚持科研的市场化取向C.比其他国家的大学更具优势D.引导企业走向技术垄断-3-1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D.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18.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哈默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不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材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彻底否定B.新经济政策实现了苏俄经济复苏C.苏俄对社会主义认识有所突破D.工业政策调整是经济改革的核心19.胡佛政府对苏联的出口采取了许多歧视性措施,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也抵制苏联商品。到1933年,苏联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1929年的32.25%,从美国的进口额还不到1930年的6.3%。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A.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导致了美苏两国加紧冷战C.中断了苏联工业化进程D.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20.表1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1中的数据变化可以反映A.美国的产业结构更符合其国情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C.发达国家社会阶层出现新变化D.世界经济形成三足鼎立局面21.2016年以来,美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修边境墙和控制移民等措施。2019年,法国和德国宣布建立“多边主义联盟”的计划,并表示希望打造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国家网络,而不是反对某国的、封闭的俱乐部,所有参加者必须支持多边主义。这表明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B.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C.多边主义成为国际关系主流D.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窠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种同一的、总的动因会对不同的局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每个局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同样动因所驱使的各种力量做出反应并起到自己的作用。――摘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检、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枕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材料二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12分)-5-历史答案1-5、BCCDD6-10、DDCCC11-15、CDCDA16-21、BACDCB22.(12分)【参考示例1】观点:历史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分)评析:辛亥革命后,由于北洋军阀连年混战及列强不断侵略,政治十分黑暗,近代中国继续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以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建立民主政治,而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逆流,力图恢复封建帝制,这一切最终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总之,新文化运动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10分)【参考示例2】观点:历史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分)评析:《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为维护统治,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又加剧了社会矛盾,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同时西方民主共和与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以及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等等,最终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总之,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与综合作用的结果。(10分)(从其它角度论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23.(25分)(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量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发展及其人口的增长;社会上工商皆本、趋利经商风气的滋长等。(6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表述亦可)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礼制和传统观念习俗;推动了批判封建专制的新思想的出现。但也导致了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形成重利轻义的社会氛围,加深了统治集团的腐败。(7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表述亦可)(2)相同之处:由尚俭到奢靡。(2分)主要不同影响:明朝中后期的消费变化没有促进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而欧洲则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4分)原因:中国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等影响;欧洲则是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思想盛行以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等影响。(6分)
本文标题: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7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