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由此可推断()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3.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图籍律令,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治粟内史C.太尉D.御史大夫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B.秦简的记载C.民间的传说D.史家的学术观点5.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总体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④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地方权力C.推行郡县制D.削弱相权8.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由足够的学养。”文中这一“制度”是()A.征辟制B.监察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9.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10.“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下列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A.丞相制度B.刺史制度C.察举制度D.内阁制度11.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C.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D.通政使司—内阁—皇帝12.下列人物提出“陶片放逐法”,为雅典民主政治作出重要贡献的是()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13.依据雅典民主制,以下哪个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侨居雅典的马其顿人B.贵族布拉达斯的儿子(10岁)C.贵族布拉达斯的妻子D.雅典平民克里昴(男,35岁)14.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A.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B.它深刻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C.它最先建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D.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15.《十二铜表法》规定:“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这说明了此规定()A.表明了罗马法律在当时已经较为合理B.体现了奴隶地位的低下C.体现了自由人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D.维护了奴隶的切身利益16.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和发展B.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和演变C.英国政治发展模式走向世界的传播历程D.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17.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18.以下符合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的特点是()A.法律至上B.分权制衡C.军国主义D.人文精神19.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A.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B.可连选连任,无任期限制C.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D.由选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20.关于德国1871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国宪法规定总统权力很大,参议院和众议院权力很小B.德国宪法巩固了统一的成果,法国宪法打击了保皇派复辟的企图C.德国宪法是“新瓶装旧酒”,是历史的退步D.德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是立法机构,权力很大2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正确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联邦共和制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C.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联邦共和制22.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A.要求中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要求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C.打开中国的市场D.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23.鸦片战争爆发前,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睁不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认识源于清朝的()A.闭关锁国政策B.天朝上国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D.重农抑商政策24.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设立医院、建立教堂”等。英国凭借特权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英国凭借的特权是()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2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开放口岸太少B.中国人不习惯用洋货C.中华民族的凝聚力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26.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角度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鸦片贸易合法化B.清政府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C.打开了中国的大门D.签订条约增开了天津等11处通商口岸27.两次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根本上取决于()A.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B.外交上是否有同盟军C.人民群众是否进行斗争D.交战双方的作战方针28:“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这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A.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要目的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鸦片战争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导致运动爆发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29.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旧式运动新.特点的特点,这表现在()A.利用宗教形式发动起义B.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0.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农民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有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B.发展工商业C.建立民主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3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B.开放重庆等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32.义和团拆毁天津杨村铁路的行为属于()A.阻止了八国联军侵华B.是盲目排外的行为C.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D.是战争形势的需要33.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市场而发动B.侵略者都曾进犯过京津地区C.战争期间都烧杀抢掠,犯下了滔滔罪行D.战后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34.“各使馆境界……并由使馆独自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使馆)亦可自行防守。”这一严重践踏中国主权、深深刺痛中国人的侵略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二十一条”D《马关条约》35.《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A.使中国完全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使中国的各项主权都遭受到完全破坏C.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3道题,共计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1)材料一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简述其主要作用(6分)(2)材料二中的“军机处”何时设立?“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中国古代符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演变趋势的其它措施(最少两个)。(2分)37.(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何顺果《美国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王权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改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列举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5分)38.(11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革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坚持不可。后来北炮台陷入日军之手,宗骞逃至刘公岛。日军占踞炮台,以炮台上的巨炮俯击北洋水师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依据材料指出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场战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6分)(2)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5分)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DBBDAC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DDBADC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ABDBACDA题号3132333435答案CBABC36.(12分)(1)制度:三省六部制;时间:隋唐(2分)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2)时间:清雍正年间;(2分)标志:中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2分)(3)措施:秦:三公九卿制;汉:设立中朝;宋:二府三司制;明:废丞相;明:设立内阁(每点1分,任答出2点给2分)37.(7分)(1)变化:王权地位下降,受到制约。(2分)(2)原因:松散的邦联难以应对危机(2分)原则: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3分)38.(11分):(1)战役:威海卫战役(2分);失败原因:敌强我弱;清政府封建制度腐朽;清朝军队腐败,战斗力低下;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每点2分,任答出2点给4分)(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民族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9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