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西周叛乱知识的记忆能力问题。“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代的统治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引文的大意是:秦朝亡于暴政,而非郡县制;西汉有王国叛乱,而无郡县叛乱。由此可以看出:秦末农民起义和西汉“七国之乱”,与郡县制无关。“秦制之得亦明矣”则肯定了秦朝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材料从正反-2-两个方面说明了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积极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无关,仅是材料表达的部分意思,不够全面,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是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而材料论述的是郡县制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必然,重在论证郡县制的作用,排除。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强调了诸侯只享受极高的经济待遇而不再参与政事,说明了诸侯的权利已经受到极大的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只可能出现在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之后,故答案选D项,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A西周和B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与题意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的郡国并行制4.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科举制冲击到了贵族特权,而不是完全否定,所以A不正确,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所以B不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录取,重视的是知识和才能,而不是品德,所以D不正确,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科举制5.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3-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答案】A【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选A;结合所学,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B;秦朝的朝议制度属于集体议事制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事权的分割,排除D。6.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C正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开始确立”,排除D;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无法体现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推广”的结论,排除A。-4-7.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答案】C【解析】题干仅反映官营手工业中人力要素的市场化,A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中后期,与材料“清朝完全废除匠籍”时间不相符合;根据题干信息“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可知,清朝官府对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这利于手工业者参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促使民营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这一规定的实行,势必影响官营手工业的规模,使手工业的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选项与材料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点睛:明清时期,由于守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民营手工业所取代,政府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势,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度的调整,废除匠籍制度。这一措施导致了手工业行会组织发生重大改变,进而影响到手工业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8.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从“明代万历”与“机工”朝伫桥头等“雇佣”,只掌握技术而无机、房可知,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开始出现受雇机工出卖劳动,雇主“机户”购买劳-5-动力,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发展”和“增加”,A项错误;纺织业劳动者入城,不能推出明代农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余,B项错误;D项在中国明代并不存在,有违史实。【点睛】本题考查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要求运用材料,准确判断,熟练掌握重点概念的本质,即资本主义萌芽和“雇佣”的关系。9.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两条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判断D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未涉及。【考点定位】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10.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6-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11.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B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A不正确;C是属于“伦理”方面的范畴;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不正确。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D.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来看,黄宗羲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通过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来限制君权。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不主张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黄宗羲主张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排除;C项材料与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无关,排除。【点睛】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7-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13.据史书记载,明代“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代亦用“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A.活字开始大多为金属材质B.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印刷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版印尤巧便”,可以看出铜、铅活字比较适宜于印刷,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沈括发明的是胶泥活字;从材料中看不出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的情况,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14.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答案】A【解析】乐府诗关注民间的疾苦,体现出政府对于民众的关怀,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故A正确;汉赋属于贵族文学,乐府诗属于民间文学,故B错误;C中主要渠道说法错误;D中人文主义色彩不符合题意。15.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8-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限制权力滥用”应当是在权利行使机制上要有约束制度,或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材料说的是官员在就职前和18岁男子在行使公民权利前,材料“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体现了古代雅典的这些宣誓旨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A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C项说法不全面。【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容易选择A项。初读材料感觉题目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完全依靠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它与以往的考查点有所不同,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而是通过设置材料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A、D两项才能得出答案。16.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9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