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凉山州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凉山州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2006年连战先生参拜了连氏宗祠。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祭祖的习俗和“认祖归宗”的情结都与血缘因素有关。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井田制属于经济因素,因此排除CD项。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因此宗法制度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2.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这表明分封制A.巩固了西周统治B.强化了宗法体制C.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D.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只知效忠于“家””“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的信息说明-2-家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士和庶民不忠于国,只忠于家的局面,因而分封制隐含国家分裂的因素,故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信息是易导致国家分裂,不是巩固西周的统治,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分封制,不是宗法制,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分封制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显然不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C错误。3.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初戒于“亡秦孤立之败”,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但“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这些诸侯国的势力膨胀,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A、C、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均可排除。故选B。考点: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点评: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4.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中外朝制度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3-【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外朝制度,来降低丞相的权力,来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B项正确;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的地方制度,A错误;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确立三省六部制,C错误。实行科举制是为了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排除D。【点睛】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参与机要,大司马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等,权势均超过宰相。于是,和属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5.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军机处一日日程噎噎接折(阅读奏折)要要见面(请皇帝旨)要要述旨(拟皇帝旨意)要要过朱(皇帝过目确定)要要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策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答案为B。军机大臣不能参与决策,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陪读”“谋划战事”,不选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军机处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4-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故A错误。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侵略中国是必然的,费正清的观点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抹杀了战争的实质,故B正确。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角度,但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毕竟是侵略战争,《南京条约》也属于不平等条约,不能说是正确分析,故D项错误。7.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咸丰帝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是其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的表现。8.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5-A.军费不足、政府腐败和朝廷猜忌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说:“总理户部那里,平时我去领军费他们就反驳诘问,一到有战事了才过问军舰,军舰还能维持吗?政府怀疑我飞扬跋扈,台鉴检举我贪婪,我如果再敢要钱,今天还有我李鸿章吗?”,显然这里李鸿章分析到甲午战争是所以失败是军费不足以及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分析到政府的腐败,A错误;李鸿章显然不可能当面责怪慈禧无主见,C项错误;武器落后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北洋水师的军舰号称亚洲第一,D错误。9.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D.平津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可知是1940,由材料“华北方面”、“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等信息可知是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太原会战是1937年10月至11月,中国第二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与材料不符,排除B。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6-10.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即农民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故D正确;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是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排除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和失败原因分析解答。11.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开始了君主专制统治。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7-不是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C错误;材料也不是从经济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D错误。1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A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13.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人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欧洲借来的”“共产主义”“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说明毛泽东-8-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中国起死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走向富强,故选C;ABD均从属于C,故不如C更确切。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影响14.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准确识记。结合时间和交战地点所学可知是平津战役。考点:解放战争点评:1948-1949中共同国民党进行了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15.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9-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已学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A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
本文标题:四川省凉山州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