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双周测试题
-1-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双周测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9月15日第I卷单选题(60分)1.一位著名画家说,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画……绘画中蕴涵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这是因为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非诚勿扰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B.我在故我思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D.心外无物3.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构建、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可是,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2-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6.这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人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8.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9.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3-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采取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过不可预期且不可控制的电击,那么即使狗后来有机会远离电击时,它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缺陷。这一实验表明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贫困线的标准由1274元提高到2300元,结果直接导致中国的贫困人口由2600多万又重新变成了12000多万,面子上不好看了,但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要建设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我们要做到①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这比实践更重要②必须探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做到实事求是③不必顾及面子,这与建设自信的国家无关④必须坚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做到与时俱进A.①④B.②④C.①②D.③④12.“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当前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习近平用中国智慧做出了回答。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共商、共建、共享”,这些“中国方案”得到了世界众多国家的认同。从哲学上看,世界认同“中国方案”是因为①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必然是正确的②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③符合事物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创造理想的世界④彰显时代主题的方案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节用裕民”这一新-4-词,该词与提速降费、万众创新、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等词位列报告最热词汇前列。这表明A.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B.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阶级性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4.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在饭桌上一定要让人喝酒、一定要让人喝醉的劝酒文化传统绝非是礼仪性的,而是有非常明确的实际功能即服从性测试和诚意测试。但随着社会发展、人际关系趋于正常,其实用价值降低,这种文化也就逐渐淡出主流社会。这说明①社会观念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②人际关系的具体形式有一定的社会背最③社会形态的转变受到社会观念的巨大影响④社会意识不会与社会发展状况完全一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5.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车你尼雪夫斯基曾经写道:“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的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其蕴含的“社会真谛”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D.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17.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要求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城镇化的这一关键环节。土地制度改革体现了-5-①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8.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C.社会意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阶段始终存在19.今天,社会经济和结构调整,价值和利益多元多样,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遇到不同声音,遭受很多阻力,这很正常,重要的是统筹各方利益,汇聚真知灼见,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从哲学角度讲,这个“最大公约数”应该是A.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B.人们对改革的正确认识C.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生活处处有哲学。下列近年出现的流行语及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②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③高富帅——掌握系统优化方法④正能量——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21.央视精品栏目《感动中国》已连续举办十多年,共推出了才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撼人心灵的精神力量。这些不同年代的榜样人物,其事迹虽各有不同,却共同传递着正能量,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这表明①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出来④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2.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在不断改革,从“3+2”模式,到“3+综合”模式,到不分文理的“3+3”模式。改革仍将不断稳步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6-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①事物的量变必然能够引起质变②认识具有循环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什么是感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受众有不同的感觉。也许它是对大美生命的憧憬向往,是对纯洁灵魂的怦然心跳,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善良寄托。这说明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中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4.“我是一只小小鸟,却想飞得更高!”由于处境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第一代农民工把“进城挣票子、回村盖房子娶娘子”作为进城打工的最终目标,学本事、长见识、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地位,开始成为他们中很多人的新观念、新追求。这表明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③现代社会条件下,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5.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6.一块金子与一块泥巴相遇。金子不屑地对泥巴说:“你看你,灰不溜秋的,你有我闪亮的光芒吗?你有我高贵吗?”泥巴摇摇头说:“我能生出花、生出果、生出草、生出树木、生出庄稼、生出万物,你能吗?”金子无言以对。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7-①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7.道德模范是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反映了引领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精神。善行无疆、舍己为人、一诺千金、恪尽职守、大爱无声……这是评审委员对道德模范的致敬辞,也是亿万中国人最由衷的赞誉、最崇高的褒奖。这说明①道德模范否定了自我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③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④2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人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白守望者。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哲学依据是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③落后的价值观不能反映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④先进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29.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
本文标题: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双周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