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诵读国学经典《大学》偶感
诵读国学经典《大学》偶感国学经典《大学》阅读简介;----诵读国学经典《大学》偶感做一块玉,不骄,不媚,不糙,不浊,在千千万万的琢磨中温润起来。----题记在喧嚣的尘世中,曾一度感觉到迷茫、彷徨。那天瞥见三毛《说给自己听》里的几句话: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he诵读国学经典《大学》偶感本文内容:----诵读国学经典《大学》偶感做一块玉,不骄,不媚,不糙,不浊,在千千万万的琢磨中温润起来。----题记在喧嚣的尘世中,曾一度感觉到迷茫、彷徨。那天瞥见三毛《说给自己听》里的几句话: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顿时觉得这几句写得妙极了。三毛的来生是否已为一棵树了呢?我不知道。细细地想着这几句话,想探明它的真谛。却发觉愈思考愈惶惑。不悲亦不欢,安详着又飞扬着,阴凉着又曝晒着......怕是我等小女子不能做到的。于时,捧读了《大学》。读之初,是有些挟迫的嫌疑的。读之后,觉得心里开始明媚起来了,不,准确一点说,开始沉静下来了。或者说,更加明了不必求来生,我就在今世里,好好地站着。下面是捧读《大学》的几点浅感。一、每个人都应是播种光明的使者青涩的读书时代,曾在每一本笔记本(那个年代叫硬面抄或软面抄)扉页上写同样的一句话: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光明,光明的品德,多美好的字眼。而《大学》里郑重地说:《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原来,儒家先贤们都在说,光明和着光明正大的品德,都是要靠自己来弘扬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的本性向来善良吧,因着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差别,导致了不同的变化,便生出人间千百种恶来。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在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与为人师的我们所强调的自我修炼,提高道德修养是一致的。二、为人应有持久奋进的动力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夏桀放逐到南巢的成汤,竟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镌刻在澡盆子上!我想,这恐怕也是商王之所以能打败残暴无道的桀之缘故吧,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身体上的污垢是容易清洗掉的,也是容易做到天天清洗的----毕竟黏乎乎的皮肤让人不爽。然而,精神上的污垢呢?突然想起近日在我单位掀起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其中洗洗澡----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和《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多么的相似!先贤们的真知在今天依然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懒于从繁重的工作杂务中挤出时间自学、懒于手写笔记、懒于写起初以为冗长的心得体会的我,释然了。加强品行磨炼,时时清除意念中庸俗的东西,使身心保持纯洁,使神志思路保持纯正,共产党人如是,普通人亦如是。我又想,先人将它刻于澡盆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它刻于床头、案头乃至心头,以一种时时革新的姿态,驱动时政弃旧图新,驱动自己奋力前行,岂不快意!三、行事,本末不倒置近日,颇苦恼,在四风自查之一形式主义一栏里,我写着:工作繁杂(略去不细说),有时诸样工作挤撞到一块儿,便有形式之嫌。我嫌工作太繁杂并觉深受其累。一向急性急躁的我,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还妄想样样尽善尽美。听,孔子说了: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是啊,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事情再多,梳理梳理,便发觉不难的:先做最急需做的、最重要的,再做不那么急、不那么重要的。为人师者,也是如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起多年前,爱美的我羡慕别人美丽的妆容,终于走进化妆品店却因不知该买些什么而忐忑着时,销售者却极其耐心地专心地教授着我、指引着我怎么怎么描画,似乎忘了她只是售卖货品的而非化妆师。画毕,看着镜中疏淡的眉清晰生动起来,淡黄的皮肤白皙里又红润起来,我一口气买下好多化妆品。原来教购者化妆的技巧,是本,本抓好了,销售物品水到渠成。反思自己幼时酷爱写作的原因,源于一篇观察日记被老师拿出来朗诵表扬,兴趣激起便一发不可收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学之本。所以今天的我,仍要时时记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内心的求知渴望,并时时教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而非知识的灌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读到这里,有种恍然大悟感,格物致知原来这么早就被古人认识到了!致知之本在格物。要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联系想到现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材的编排更改,到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也都透露出万事循本的讯息来: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究,去发现,然后才谈得上获得。周国平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最难忘记?惟有通过自己的手、自己的脑,探寻到的,最难忘记。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要时时记得本啊。有着光明品德高尚风范的医者,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身兼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师者,如若能够握其根本,日日播种各种光明,让学生沐浴于求知的阳光中,甚至能迸发出求知若渴的欲望然后到自学成才......就算某日教师失业----那必是天下大好,人人学识渊博且个个都是高风亮节可以代代相习,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呵呵,可能有些妄想。)四、时常想,你要站在哪里才合适《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说话了: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嗯,小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才最安全呢。人怎么可以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呢?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这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为人,更应追求精神的知其所止吧,孔子以为在止于至善,对于现在的我们,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是真难啊。大千世界,繁华总总,诱惑太多,机会太多,该何去何从?你看悠悠天地间,有多少人一生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叩己灵魂,也不禁惶恐了!职业梦想的瓶颈,工作事务的繁杂,总让人不快意,让人烦闷,隐隐地又想有一方安静的天地,读读喜欢的书写写想写的文......于是愈加纠结、困扰了!这些纠结困扰叫压力吧,突然想到故事两则:第一则,精神总是很紧张的年轻人求医,医生告诉他唯一的方法,就是去找一份需要高度紧张的工作,于是他做了驯虎师,因为时时处于危险之中也就忘记了其他的恐惧。第二则:一名歌星为克服帏幕拉开、许多工作人员撤去、舞台空留其一人面对千百观众、顿觉双足悬于半空的孤独、恐慌,于每一次演出前细细地反复地练习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神情动作,最后终于自如登台艳惊四座给人留下与压力绝缘的辉煌。梦想太多,在追逐的道路上便会犹豫徘徊,至生困顿,困顿至多,则一事无成。所以,那些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你看,找准自己的位置多么重要。找不准位置而疑惑时,照照镜,正正衣冠,清醒地认识自己,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不自欺,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修养好自身的品性,然后再来寻找自己的位置;找到了位置却又恐惧时,从最易做的事做起,所谓走一步,再走一步,积跬步终能成千里。一读《大学》,叹儒学之妙,能令人静默之后安然。再读《大学》,又叹其如恣睢的汪洋,广不见边、深不见底。但收获是多多少少给予了我一点点智慧,一点点于今天依然大为受用的智慧。尤其喜欢其中引用的《诗经》里的这样一段话: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L]那弯弯淇水边、葱葱绿竹间文质彬彬的君子啊,既庄重又开朗,品行高尚又受人景仰。我想,我一俗世凡胎,这辈子是做不到了。但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做学问的态度,他自我修炼的精神,却是我可以学的,可以永远铭记在心的。于是,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做一块玉吧,不骄,不媚,不糙,不浊,在千千万万的琢磨中温润起来。并以此为题,谨记。[/L]诵读国学经典《大学》偶感本文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偶感,大学
本文标题:诵读国学经典《大学》偶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