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B.土地兼并愈演愈烈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D.中央集权不断弱化【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度,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导致地方权力较大,虽然国家是统一的,但是地方权力分散性较为明显,C正确;西周时期属于奴隶制经济,不是小农经济,A错误;奴隶制度下土地实行国有制,此时并没有土地兼并现象,B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D错误。2.西汉永光四年,汉元帝采纳丞相韦玄成和御史大夫郑弘等人的建言:“《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诸侯”,罢除了西汉高、文、武三帝郡国庙。这一举措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反映了宗法观念明显淡化C.引发了诸侯国的叛乱D.违背了中枢权力运行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元帝罢除郡国庙的措施,是在汉武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基础上,进一步从宗法制度上打击地方郡国,通过收回宗庙祭祀特权,树立中央的信仰权威,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是规范混乱的庙制,并非宗法观念的淡化,故2B项不符合题意;“七国之乱”发生于西汉景帝时期,汉武帝之后,地方诸侯国失去了叛乱的经济基础,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违背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3.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126万贯。这说明A.茶业生产规模化与商业化B.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C.商业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D.商业发展推动国家政策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随着茶叶行业的发展,政府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故答案为D项。A项,茶业生产规模化与商业化的表述不符合题干,排除;B项,交子是一种货币,它的出现不能直接扩大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商业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符合宋朝,但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排除。4.1372年.政府颁布法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本质上反映了A.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B.伦理思想影响深远C.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D.租佃关系更加普遍【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可以看出,这一法令淡化了佃农和地主之间的关系,更强调了伦理上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主要”二字,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的作用;B选项不符合“本质上”的要求;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关键。5.明代设计了内廷、外廷机构对称设置的架构: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司法3机构),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上述机构的设置A.形成了完善的政治激励机制B.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相互牵制利于强化专制皇权D.分权制衡保障了决策的合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代政治制度。内廷、外廷机构对称设置的架构是为了达到各种政治势力的互相钳制,确保不会出现某一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威胁,故C项不符合题意;政治激励机制是通过功过褒贬,物质精神激励等手段实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不符合题意;内廷、外延廷机构对称设置的架构造成了机构的臃肿,降低了行政效率,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设计不是西方的分权制衡,也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故D项不符合题意。6.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杭州的丝织品“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之楚、蜀、滇、黔、闽、粤,衣被几遍天下”。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稳定B.商品贸易突破地区限制C.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D.政府彻底放弃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体现的是明清时期的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这主要和国家统一有关。故答案为A项。B项,明清之前商品交易就已经突破地域的限制,排除;C项,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是题干的表象,不属于原因,排除;D项,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47.在雅典诉讼过程中,任何雅典公民对五百人议事会或公民大会的议案认为不合理或与现行法律相抵触,均可向陪审法庭提出指控。如果指控得不到陪审团五分之一成员的投票支持,起诉者将受到惩罚。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A.政治机构的运行极不规范B.充分维护平民的切身利益C.保证陪审制度的公平公正D.注重公民权利的有效发挥【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强调的是古代雅典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以及民主权利行使的方式,说明古代雅典公民提出的议案要保证其有效性,否则对起诉者进行惩罚。故答案为D项。A项,题干反映的雅典的机构运行是规范的,排除;B项,题干不能判断起诉者的身份,不能得出充分维护平民切身利益的结论,排除;C项,陪审制度的公平公正应该由陪审法庭自身的规章制度、运行程序来保证,不是由公民来保证,排除。8.古罗马查士丁尼时期的《法学总论》规定:“具有法定身份者,即男系卑亲属(注:晚辈亲),无论男女,一律可以按亲等的远近主张在无遗嘱情形下的法定继承权,不得因其不具有姐妹所有的父系血族权利而将其排除在外。”这一规定A.体现了自然法的法律精神B.强调了宗亲关系高于血亲的原则C.保障了妇女婚姻自主权利D.反映了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规定可知古罗马查士丁尼时期,男女拥有相对平等的法定遗产继承权,体现了自然法的平等、人权等基本原则,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血亲关系高于宗亲关系的特点,故B项不符合题意;法定继承权利不是婚姻自主权利,故C项不符合题意;古罗马时期,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故D不符合题意。9.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立宪政体的国家,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政体逐步完5善,例如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投票法案》,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这部法案表明英国A.扩大选民投票范围B.确立人民主权地位C.保护选民投票自由D.实现全民普选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选民更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民的投票自由权得到切实保护。故答案为C项。A项,题干只能反映出投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扩大选民的投票范围,排除;B项,题干与人民主权地位无关,排除;D项,题干体现不出实行全民普选,排除。10.某学者认为:“美国国父们在权力的设计与分配上表现出了对民主的芥蒂,美国总统的权力设置是以法国的路易十四等为原型的;在国父们看来,独裁者不但不是恶魔,相反地是正义力量的化身,是自由和公正的最强有力的保卫者。”与此观点最相符的制度设计是A.两党制B.联邦政体C.君主立宪制D.三权分立【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的国父们对中央最高权力的一种赞扬,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以后实行邦联制,出现了中央权力弱小,地方权力过大的这种严峻的现实,因此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国家政体,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没有涉及到美国的政党制度,排除;C项,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政体,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三权分立是对专制权力的制约,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11.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6招牌出卖。这说明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B.福建农村近代工业占主导C.通商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D.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可知鸦片战争后福州开埠通商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进程,答案为C;农村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动,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织布的机坊在福州即附近城市,不能说明福建农村近代工业占主导,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深远,D错误。12.1876年,清朝总理衙门仿效西方各国驻华外交官俸薪之成例,制定了从出使大臣到随员的等级和俸薪表。其中出使大臣序列,分头、二、三、署任等四等名目,四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受任三等以上出使各国钦差大臣。这一举措A.建立了专职出使人员制度B.形成了外交官的培养机制C.推动了外交官职业化进程D.瓦解了清朝传统宗藩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晚清外交近代化。从材料中清政府参照了西方国家驻华公使的成例,初步确定了外交官员的官制级别和薪俸表,迈出了外交与西方接轨的重要一步,从而为近代外交官的职业化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四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受任三等以上出使各国钦差大臣可知,此时清朝外交官仍然是兼职,不是专职,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体现建立了外交官培养机制,清朝宗藩体系是在甲午战争后逐步解体,故B项、D项不符合题意。13.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7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B.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D.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答案】B【解析】【分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鼓励募捐,对捐款人有额外的表彰,这体现出政府发挥职能参与社会资源调配,故B项正确;A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C选项无法看出比例问题;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看出这一政策的效果。【详解】14.厘金是一种起于清咸丰年间的通行税,征收名目繁多,“五里一卡,十里一局,货无巨细,逢关抽厘”。1928年起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裁厘”改革,代之以“一次纳清,不再重征”的“统税”。据此推论,“裁厘改统”的实施A.使民族工业获得了独立的发展B.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商品流通C.恶化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D.导致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裁厘改统”一定程度改变了地方关卡林立的状况,节省了货物流通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国内市场的整合程度,故B项符合题意;“裁厘改统”并没有使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故A项不符合题意;“裁厘改统”的实施体现了税制的近代化,符合西方国家的要求,也加快了关税自主的进程,故C项不符合题意;“裁厘改统”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故D项不符合题意。815.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派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据此可知A.近代中国各阶级都追求政治变革B.维新派已探索出正确的救亡之路C.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影响相同D.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近代洋务
本文标题: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