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1-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2.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踪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5.《南京条约》规定:“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侍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鸦片战争中()A.英国人大量利用中国民众B.民众可自由选择服务对象-2-C.民众缺乏民族意识和觉悟D.民众对战争胜负漠不关心6.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7.《天津一月记》中记载:“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坛附和,或仿效装束,鱼肉良善……奉教者皆扮成假义和拳会,各处寻仇杀人,北京西城尤多。”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清末反洋教斗争促进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B.义和团具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C.因清政府承认,义和团向津京地区扩展D.义和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成分不纯的现象8.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C.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9.《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苏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3-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B.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D.《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C.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12.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13.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14.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C.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4-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该文献反映了新中国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16.以下是对某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报道……(来北平)参加的代表单位45个,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筹备建立新中国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C.商讨颁布新宪法D.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17.“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这一讲话意义在于()A.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D.表明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8.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19.新中国实行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5-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新中国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A.意在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问题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D.改变了新中国外交孤立的状态21.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在《炎黄春秋》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材料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22.毛泽东曾说:“英国、法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这里谈论的历史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日邦交正常化-6-23.从1990年4月到2015年5月,我国共派驻维和部队2837人,另派有军事观察员、参谋军官89名,合计2926人,成为世界上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2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定义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可见,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是()A.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B.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D.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26.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①光荣革命②辛亥革命③法国共和制的确立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7.1782年秋,英国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材料中,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的解决方案,最能说明()A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B.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7-阁就要垮台C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获得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28.某宪法实现了将“民族的政治统一、自由主义的诉求、工业化的起飞、军人的国家传统与专制集权的法统”融为一体。该宪法是()A.《权利法案》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9.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代表们经过激烈讨论,最终放弃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的早期实践,加强行政、司法权力,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衡。这一变化说明美国()A.政权建设注重制度创新B.三权分立学说深得民心C.两党之间斗争异常激烈D.深受英国政治体制影响30.1885年镇南关大败的消息传到法国国内后,法国总理茹费理在众议院要求通过一项200亿法郎的追加军费预算,以加强对中国和越南的侵略,遭到反对党群起抨击。最终,预算案在众议院以149票对306票告败,茹费理当即率内阁各部部长集体前往总统府递交辞呈。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A.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B.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规定相悖C.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D.旨在抗议众议院反对通过预算案31.阅读材料,回
本文标题: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1955 .html